英子的无奈——千百万农民工家庭的缩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英子来了,离上次来我家已有一年时间。

因为刚辞了份工作,新工作还没开始,她才有时间来找我。我们是亲如姐妹的朋友。

她说我是她唯一的朋友。我固执地认为能为一个人舍得花时间就是对一个人好。她舍得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我身上。

英子在经常加班的情况下,花了几个月的休息时间,给我织了条漂亮的围巾。我现在有十几条颜色不 同,款式各异的围巾,但在我眼里英子送的那条是最好的。

这几年我和英子见面的机会不多。她每星期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这一天她既要忙家里又要照顾孩子。

有时我会为她的处境担忧,可我能为她做的不多,既不能为她承受痛苦,也无法改变她的现况。只能偶尔帮她出出主意。

我跟她说:“回老家去找份工作或做个小买卖,别出来打工了。丢下家里的老人没照顾,孩子虽然带在身边,由于忙于工作也疏于照顾。在这里苦熬着,何苦呢?”

英子无奈地摇摇头,那份无奈是那样的深重,深重到足以层层剥离她对幸福的热情。

她低头看着地面,许久才说了句:“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只能由着他了。我……”英子哽咽着。我握住她的手,示意她不用说下去了。

抬头看见她头顶上过早生出的根根白发,那白发如一把把尖刀刺痛着我的双眼。

闭上眼睛我也能理解她的无奈。哪些无奈如几只无形的手,紧紧掐着她的脖子,使她透不过气来。

1.房子

英子一家三口来广东打工有十几年了。夫妻俩老实本份,现在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到八千。工资的涨幅永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脚步,更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没买上房子。常年租用别人的房子,随时都有搬家的可能。他们不敢置办家具,电器等生活用品,怕搬家时费劲。什么都是凑合着用,这种“凑合”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破败不堪。几年后,老家的房子没了,城里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天下之大,何处是英子家?

2.孩子的教育。

孩子是英子的心头肉。她一直坚持即使喝粥吃咸菜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陪着孩子长大的信念。孩子才幸免成为留守儿童,一直不缺父母之爱。

由于没有本地户口,孩子上不了公办学校,享受不到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好的私立学校上不起,只能去哪些三四流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里的老师不够专业,钱没少花,孩子的学习却没搞好。

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如果回老家高考,还要考虑教材是否相同的问题。如果能全国统一高考考卷便好。

把孩子带着出来打工或把孩子留在老家是道两难的选择题。

3.老人需要照顾

英子夫妻双方父母都已年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他们每次打电话都让父母别干农活了,老人说那么好的地,荒了怪可惜的。老人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下田干活,种的粮食和蔬菜只够自家人吃。

老人知道子女外出打工不容易,不舍得多花子女的一分钱。

现在老人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万一病了或摔伤了又怎么办?许多老人有病拖着不去看,直到爬不动了才让外出的子女知道,只怕许多病会被拖得为时太晚。

都说养儿防老,英子觉得自己没能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亏欠父母太多。每每说起眼眶都泛红。

4.再过几年还能找到工作吗

英子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越来越难找了。

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或45岁以下。英子担心自己再过几年可能找不到工作了。

英子说她去应聘时,工作人员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她,怀疑她虚报了年龄。他们不知道由于常年的辛苦劳作,英子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显老。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年轻点,为了找到好一点的工作,英子没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却舍得花钱去既电又染的新发型。

希望她的“从头开始”能带给她希望。

英子可能不知道,现在许多工厂为了便于管理和降低成本,采用了自动化机器设备,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用工需求将大大减少。再过几年她还能找到工作吗?

5.养老问题

为了节约成本,有些用人单位想方设法不给工人买社保,英子出来打工十几年,拼凑起来只有6年社保,她能买够国家规定的最少15年的社保吗?

每月除去房租和一家子生活费用,省吃俭用剩下的钱都花在了回老家的路上。他们能有积蓄给自己养老吗?

英子他们结束多年的漂泊生活,身心俱疲、力不从心地回到了熟悉而陌生的乡村。不论是返乡后重操旧业,还是利用打工期间的积蓄养老,抑或是依靠子女养老,他们的养老图景都充满了无奈与悲苦的色彩。

6.孩子长大后在哪儿生活好?

英子说等孩子读完书出来工作后就回老家。可孩子明确表示不会跟他们回去,这就是他的家。他相信自己能在这买下房子,落地生根。

是的,孩子从小在广东长大,这里有他的同学和老师,有他的三五好友。他熟悉这里,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虽然家的房子是租来的。他不愿意回到那个一年只回几天的老家。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又那么的合情合理。

如果英子夫妇回了老家,孩子不跟回去。老人和孩子分别是她人生不同阶段的牵挂。从他们背井离乡出来打工的那天起,似乎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英子坐车回去了,我望着她瘦弱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英子的无奈可能不止这些,她将带着这些无奈回到乡村,成为第二代留守老人,与村里的留守儿童相依为命。

如此循环着,无奈地循环着。

英子的无奈是千百万农民工家庭的缩影,一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他们的无法舒展的眉宇之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完《童心无归处》,我不禁想到,如果我有一个6岁的女儿,我要怎样才能保护她不受伤害呢? 21年前的圣诞节,一起悲剧...
    大观家庭阅读 3,180评论 0 1
  • 直到今天,我才有幸通读鼎鼎大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进而对鼎鼎大名的彼得·德鲁克先生有所了解: 1.彼得·德...
    轻客头目阅读 3,365评论 2 1
  • 相遇很恨的花开时刻,以前的人都成了过客,与你插肩而过,来不及说再见,一直守着这份感情,因为我不想后悔,无论冰川是怎...
    萨芬阅读 2,682评论 0 0
  • “老板,今天给我加一份猪肝,五元的!”晚上八点多,从地铁站挪到小区旁边的猪肝面店,我豪气地点餐,似乎,随手抛掷了一...
    福娃蜜妈阅读 2,767评论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