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机智]
你们猜这么多人点赞,是什么观点让他们都这么感同身受,你们绝对猜不到。其实,我是在母亲节那天写的一个评论,我说:
[心碎][心碎][裂开][苦涩][苦涩]
今天母亲节,但我要送给全天下的家暴父母,你们不配拥有孩子。
短短26个字,为啥让那么多人“心有同感”呢?我想大概如我一样受到家庭暴力长大的人,在那个年代实在是太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你们这类父母亲,根本不配拥有孩子,现在你却反过来催你们的子女赶紧结婚,你觉得你的“催促”有几分力量呢?
本质上说,现代年轻人选择不婚,就是对上一代暴力父母留下遗憾的一种无声的对抗和选择,甚至可以说是给上一代“赎罪”,因为不配拥有后代的是上一代的“暴力父母”啊,可是这些年轻人却勇敢替“暴力父母”们扛下了所有,直接选择让自己不婚不育——那个赎罪的人。
结果呢?“暴力父母”们,非但不感激子女替自己赎罪,还一味说教和否定子女的选择,这才是两代人根本没法交流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不会有“暴力父母”们,承认自己暴力有罪,他们只会觉得这是社会逼我这样的。当然这种想法也没错。[呲牙][呲牙]
两种逻辑和思维的碰撞,在这一刻却实很好玩。父母纠结于基因得不到传承,“任务”完不成,“自己要断后了”,“断子绝孙”等等旧观念,可是同时,年轻人清醒的选择和必要的“躺平”,让父母一次次陷入“歇斯底里”,甚至是“绝望”。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从年轻人,作为子女的角度继续思考。她们本应该过好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结婚应该也是他们去体现生命丰富多样性的一个方面,不应该拿父母的“暴力”罪孽来惩罚自己才对啊!
难就难在“婚姻”这件事本身从来就不会只有一个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父母顶多也只能占到其中三分之一。具体每个人,又会把这个因素搅合在一起,自己也分不清,究竟是那个因素为主心,那个才是次要因素了。
还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到位,一件事很多时候就是“天地人”三才都满足了,才会水到渠成,一个因素不具备,那就成不了。想清楚这个道理,恐怕年轻人也好,父母也好,都不会那么执着于结婚这个结果了吧?比如说,谈恋爱本身,不比结婚那个结果更重要吗?
最近,婚姻法又在改变,也就是说拿身份证就可以登记结婚,再也不需要那户口本了。这个话题也很好玩,我想起来当年我妈为了反对我姐的第一次婚姻,竟然偷偷把户口本藏起来,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姐连夜偷了户口本就去和姐夫登记结婚了。第三天才把户口本还给我老妈,我老妈气得当场说要上厨房拿菜刀把两个人都砍死。吓得我姐夫和二姐两人直接当场就跑掉了,没有给我老妈发挥她的怒火。
婚姻法的这次修改,的确也让一部分父母的恐惧提到了嗓子眼上了,他们害怕自己家什么时候就多出来一个“黄毛”小子或者一个“纹身”儿媳妇,然后在网上去发表各种恐惧言论。
我只能说,这种父母也真是“恐惧”作祟,一辈子离不开“恐惧驱动”的“美妙人生”。在沙法丽·萨巴瑞博士的《家庭的觉醒》中,作者给我们讲了“九类恐惧”,也就是缺爱、冲突、自立、付出、不幸、蠢笨、失控、平凡、短缺,我觉得还应该加一个“完美”。
仔细对照自己过往“焦虑”又“烦躁”的人生,是不是都在这十类恐惧之中呢?不管别人的“恐惧”人生是怎样的,反正我觉得我自己就是陷入了父母给我创造的“恐惧生活”中无法自拔,如何非要找一个我人生最害怕和最恐惧的感受,那就是“蠢笨”了。要知道,如果父母一个厅说一遍你很蠢,你很笨,你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如果他们长期三十年都说你很蠢你很笨呢?你一定会怀疑你是真的蠢真的笨了。
前车之鉴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啊!为何我至今骨子里仍然会透漏出那种不自信和失落的感觉呢?其实就是我妈三十年来孜孜不倦的骂我“蠢笨”啊。我大概是哪一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么蠢那么笨的呢?
可能是那一年,我妈又开始给我“洗脑”,有一年我回到老家,她把我一个人拉到一旁,开始给我讲老爸的“不是”,说算命的人说了,老爸熬不过多少多少岁,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听算命的话,其实都是这个求他算命的人让他这么说的,这才是算命学里最大的心理学逻辑。算命“大师”们把前来算命的人,自己想说,然而又不便说出口的话出来了,仅此而已。
我那时候还很年轻,没有悟透这里面的关键东西,从头到尾也只是她老人家想我爸早点死而已,本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我却仍然悟了很多年,不得不说每个人的悟性却是差别很大。我和水哥在悟性这一块,肯定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可是,不是说我没有悟性了。只要给我时间,水哥五分钟悟出来的东西,我话五小时五个月,也一定能够自己琢磨出来,如果再琢磨不出来,给我五年时间,我铁定能悟出来的。
而且,我妈天天给我说算命的事,我可是从小听算命书长大的呀,她在这一块想忽悠我,简直很难。她可能真忘了这一点了。一个人如果听了太多的算命书,她对人性这一块绝对是掌握不会差。某种程度上来,中国的算命一道。其实就是西方人所讲的心理学,只不过我们没有那么系统性,没有那么大的精确度。
正是老娘对我宣扬父亲快要被“阎王爷”收走的时候,我开始渐渐怀疑她的目的,一个日日睡一张床的枕边人,你却希望他早点死,因为这样你就可以解脱了,这样你就可以“没有负担”了啊!
说实在的,也不能全怪我妈,当整个农村都是女人活该给男人当牛当马的思想里,她有这种希望丈夫早点死的想法,那也再正常不过了。这是整个“封建糟粕”思想,逼迫着她如此期望,只有“男人”死了,她就可以真正掌控一切,她才可以成为这个家的“女皇”,也许某种程度上,她也算是“女皇”,然而在外人看来,她总是身份矮一截。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母亲想要取得绝对家庭控制权的理由,归根结底还是人性的那一点点“罪恶”和“欲望”迫使着老妈迂回前进。然而,这个东西不是说完全就是个“坏东西”,如果有正常的发挥途径,它可是推动人类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比如说工业革命,比如说四大发明,比如说科学界的一切伟大发现等等。
我想大概这也是“封建糟粕思想”残害人的一个方面,我妈如果不是一个家庭主妇,而是让她管理一个银行,她这人爱钱嘛,那就让她做个行长,也许她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天地也未可知。
我感觉,当下最悖逆的事情就是,许多受到封建糟粕思想“荼毒”的一代人长大后,掌控着社会方方面面的话语权后,他们发现用老旧一套想控制我们的年轻人,可是我们的年轻人根本就懒得听他们”逼逼赖赖”,直接掀翻了“桌子”,“老子不和你玩了,老子就躺平,你能拿我怎么样?”每年的春晚小品其实就是一个“思想的风向标”,以前的说教孩子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然后被光大网友批判体无完肤。
2025年的春晚直接不和你玩“说教”了,直接上机器人技术,这才讨了那么一点点年轻人的欢喜。但是,也很不容易了。但也不一定完全没有说教,比如节目《金龟婿》的说教就比较隐蔽和“羞羞答答”。前面12分钟都在说故事,直到节目最后1分钟才开始展现出那种一贯的“说教”味道。不过,这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