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令无数患者及家属不寒而栗,尽管西医一些常规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却无法彻底根治。但对于那些术后病情屡次复发的肺癌患者,该如何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呢?
无锡太医堂张平政主任表示,肺癌是一种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主要在于“痰”。痰,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包括呼吸道分泌物,也包括机体病理变化产生的病理产物。
在中医治疗肺癌的观念里,痰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阻塞气道,使肺气不畅,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因此,治疗肺癌的关键在于化痰、祛痰。
中医“从痰论治”强调
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1.脾虚痰淤型:
脾虚痰淤型肺癌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乏力等症状。脾虚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痰湿内生,痰湿淤阻肺络,从而引发肺癌。治疗脾虚痰淤型肺癌,关键在于健脾化痰、祛淤通络。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陈皮、半夏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脾虚痰湿型:
脾虚痰湿型肺癌以咳嗽、咳痰、气促、胸闷为主要症状。此类肺癌患者多伴有脾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关键在于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常用的中药有苍术、厚朴、陈皮、杏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3.阴虚痰热型:
阴虚痰热型肺癌以咳嗽、咳痰、发热、口干咽燥等症状为主。阴虚痰热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阴虚则火旺,炼液为痰,痰热蕴结于肺,形成肺癌。治疗阴虚痰热型肺癌,关键在于滋阴清热、化痰止咳。常用的中药有麦冬、生地黄、知母、黄芩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气阴两虚型:
气阴两虚型肺癌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乏力、口干咽燥等症状。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生的重要病因,气阴不足,肺失濡养,痰湿内生,从而导致肺癌。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关键在于益气养阴、化痰止咳。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肺癌术后的中医康复干预
患者,男,55岁,于2023年1月被诊断为左肺鳞癌Ⅲ期,接受左肺切除手术。术后进行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2024年2月,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经检查发现肺癌术后复发。
张平政主任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诊断为痰湿阻肺,肺气不足。治疗以化痰、祛湿、补肺为主。
中药汤剂: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瓜蒌、贝母、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等药材。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调和脾胃的作用;瓜蒌、贝母、半夏等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橘红、杏仁、苏子等药材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中医从痰论治的疗效机制
1. 痰湿是肺癌的病理基础。痰湿阻肺,导致肺气郁痹,气血不畅,从而使肺癌易于发生和发展。中医从痰论治,化痰祛湿,有助于消除肺癌的病理基础,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2. 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医治疗肺癌注重调和气血、阴阳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3. 减轻化疗副作用。化疗是肺癌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中医从痰论治,通过化痰、和胃、益气等方法,有助于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平政主任表示:
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手术不彻底、化疗副作用、免疫力下降等。中医通过化痰祛湿、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等途径,抓住了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消除肺癌产生的土壤,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