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打车记

文:剧不终


AM 06:10

这是我近期用车时间最早的一条打车记录。

车是头天晚上预约好的一辆顺风车。

接单之后,对方始终没有打来电话,

备注里写着:请不要称呼我“师傅”;希望您是一个守时的人。

思忖再三,我放弃了打电话过去的念头。

但还是有点忐忑,担心对方临时爽约或是迟到。

06:05,我走在去小区门口的路上,接到车主电话,说已经到了,车就停在小区门口左侧,打着双闪。

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是挂着河北牌照的一辆红色速腾。

拉开车门,一股暖意袭来,明显着车时间不短。

我挨着一个红色的婴儿安全座椅坐下,有只玩具小熊躺在脚下,我捡起来,拍了拍土,放在了安全座椅上面。

车主是个小伙子,27、8岁的样子,斯斯文文的,只是在滴滴上给自己起了个不那么斯文的名字,叫“跟屁虫儿”。

我有点抱歉:“不好意思,害你起个大早。”

略去了称呼,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小伙子答:“不早,这就是我平时开车上班的时间。”

“你们什么单位,这么早就上班?”

“我做IT的,公司在西三旗,9点上班,但我家住三河,所以要早点出发。”

“晚走半个小时,路上就该堵车了吧?”

”可不,不敢晚了就只能早,所以我到公司的时间基本是在8点前。“

“干嘛不在公司附近租房?”

“成家的人了,跑再远也想回自己家里住啊。”

“干嘛买在三河啊?”

“北京房价太高了。”

“燕郊呢?”

“燕郊也不便宜啊,距离都是用银子量出来了。”

“以后什么打算呢?”

“一步一步来吧,向着大北京挺进!先进燕郊,再奔六环、五环、四环......。”

“挺辛苦的吧?”

“习惯了也没啥,谁的路还不都是一步一步趟出来的嘛。”

“跑车能挣着钱吗?”

“嗨,没那时间,只有上下班载个顺风车,挣个油钱。”

三河——西三旗,距离89.9公里,往返179.8公里。

05:50左右出发。

不加班也不跑顺风车的话,21:30左右到家。

除去周末,平时在家里的时间,算上睡觉时间,也只有8小时左右。

奋斗的意义就在于,一点一点,延长和家相处的时间;一点一点,融入这个城市的白天和黑夜里。

AM 09:45

我站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了15分钟车还没来,之前因为叫到一辆Q7的满心欢喜被风吹得早不见踪影,心里满是悔意,又不好意思退订。

地图上,看见那辆车明明已经离我只有500米的距离,下一次再看手机,已经跑到2公里开外去了。晕!

司机大哥打来好几个电话问路,

我有点抓狂:“我是路痴,您能用导航吗?”

又等了10分钟,车终于跌跌撞撞地寻来了,一辆气派的黑色Q7。

为表歉意,司机大哥跳下车来寒暄。

呵,一个穿貂的大老爷们!

在被黑色皮毛簇拥着的脖子上,赫然绕着一圈半个小拇指粗细的金链子,霸气十足。

我赶紧爬上车后座,面对一车的富丽堂皇,不知道该客套些什么。

司机大哥先打开话匣子:“你也算赶上了,我这是新车,又是第一天跑,还不会用那个破玩意儿软件,你就当尝个鲜儿吧。”

我问:“这么好的车怎么舍得拿来跑出租?”

“嗨,我们村不拆迁嘛,房子该分的也分了好几套了,孩子们也都没亏着,余下的闲钱儿就给自己买辆好车呗。”

“看样子您又不缺钱花,干嘛还出来跑车?”

“又不种地,又没有别的工作,天天呆在家里玩儿牌也都玩儿腻了。好歹是个新鲜活儿,消磨消磨时间也好。再说了,也不能坐吃山空啊。”

昨天还在为生计发愁,今天却已披挂金银。

不知道这座高歌猛进的城市突如其来地造就了多少物质上的富翁;又捎带手地制造了多少精神上的荒原,除了钱和房子,一切被连根拔起。

PM 13:40

打车去地铁站,车来得很快,司机有点面熟,一问才知道,是原来长期在小区门口趴活的黑车司机,如今转做滴滴。

在以往,小区门口的黑车留给我的印象很不好。同样的路程,要比正规出租车收费高出三分之一不止,对陌生人,尤其是操着外地口音的陌生人,下刀子更是不客气,宰一单是一单。

几辆车终日停放在小区门口,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活儿,几个黑车司机就聚在一起打牌斗地主,扑克牌一摔一整天。

看他们一天天的无所事事,我常常感觉奇怪,不知道他们的生活里,对这份营生带来的收入究竟有多大程度的依赖。

所以,看见这位原来开黑车的司机师傅时,我的确有点吃惊。

师傅说,“这是大势所趋,逆不得。”

师傅说,“现在打车软件这么方便,又还便宜,谁还打黑车啊。”

师傅说,“原来等着钱送上门来,现在得主动出击去找钱了,不然没有竞争力。”

师傅说,“比以前当然是更忙更累了,收费也便宜,但跑得多了,挣得也多了,这样更有成就感。”

我注意到,开车时,师傅戴了一双白手套;车里很干净;前后排的车门储物格里,各放有两瓶矿泉水,还有一包纸巾。

新生事物,带着改变一切的力量而来。

沉默和抗议,也都没有阻挡住UBER滴滴们扩张的脚步。

只要带来的是更多便利、更多美好,那就让改变,来得更猛烈些吧。

PM 23:40

午夜时分,在国贸桥下打车。

本来想选正规出租车,感觉上会更踏实一点,谁知道脑袋一个放空,就打到了一辆快车。

桥下都是在APP上叫了车等着来接的人,每每有车过来,就有一两个人幸福地拉开车门坐上去。

终于轮到我“幸福”了。拉开后车门,看见一个女孩儿坐在前排副驾上低头看手机。

我有点恍惚,大晚上打车,不会蠢笨到选了拼车模式吧?

司机座上的男孩儿忙不迭地解释说,“不是拼车的,是我女朋友,非得要陪着出来跑车。”

什么情况?!我心里开始犹疑不决。

眼神扫过两只交握在一起的手。

女孩回身对我说,“姐,不好意思,我就是想陪陪他,大晚上的,一个人跑车太辛苦。”

说完,女孩冲我笑了笑。

男孩的手抽出来,在女孩头顶上貌似用力地拂了拂,发丝顿时乱掉,但两个人对视着笑得很开心。

男孩再扭脸对我说,“您要实在不放心,就换辆别的车吧。”

我边笑边上车,“我怎么感觉我有点多余。”

半个小时的车程,让我认识了这对从大学时就在一起的恋人。

自研究生毕业后,两人都留在了北京打拼。男孩在一家咨询公司,女孩去了一家广告公司。

两个年轻人的家里都不富裕,无力支持他们在这个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安家落户,所以,两人商量,把毕业大半年挣到的钱贷款买了一辆车,工余可以跑跑UBER、滴滴。

“她脾气很倔,非得要陪我跑夜车,两个人都耗在这上面,根本没必要,还特别耽误我拉活儿。”男孩嗔怪地说着,但语气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女孩问我,“姐,你说我们5年后能买得起一个小户型吗?”

两人所有的努力,都朝向一个目标——有个窝,更好地在一起。

而打动我的,不是几年后的达成所愿,而是现在,眼前,每一个“在一起”奋斗的当下。还有,永远值得尊重的白手起家。

晚安,曾经和正在赶路的你。


文 | 剧不终

图 |  授权基于CC0协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嘀嘀打车CEO程维看来,打车软件这个业务肯定是长跑,比的是内功,而内功核心是团队,团队表现出来的是软实力,例如服...
    山峰阅读 1,179评论 0 4
  • ——市高三教学视导记行 文/蒙山樵夫 2017年12月4日—8日,参加市高三教学视导,一路上奔走于郯城、兰陵、罗庄...
    蒙山樵夫下山来阅读 393评论 1 3
  • 原来我经常说的“来都来了、等都等了……”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的沉没成本啊,还记得我去当地要逛景点时,每当一说‘来都来了...
    马旺旺阅读 633评论 0 0
  • 星期五我在写作组群里做了一个关于排版跟做社群我自己的经验的一个语音分享。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做语音分享。以前虽然也有分...
    白白的成长日记阅读 4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