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笔记停在漏斗效应时,这个法则看的我一身毛骨悚然。
你想表达的是100%,你表达出来的80%,别人听到的60%,别人理解的40%,别,人记住的20%,别人执行0%。
细思极恐。
当我们浏览了那么多的公号好文,有时候又不止一遍的看,以为自己多少能吸收点。看的热血沸腾,忘的干干净净,毫不留情。这也正是解释了,我如此喜欢大J小D号,但是吸收的内容不多。记得在学习营时,每天都是烧脑两三个小时学习一篇文章,幡然醒悟,原来读过的这些文章,都有这么深的内涵,学习营烧脑持续练习一个月左右,进步不错。渐渐地,渐渐地,又回到解放前了。问我经历了2次,我都沉淀了哪些?并不清晰,但是内化肯定是有的,比如情绪控制,比如透过行为看需求等等,但是远远达不到我的需求。而且,最近忙于考霸,复习育儿知识变少,明显就觉得肚子里没育儿墨水了。但是,这是方法论学习特别重要,待到这一轮结束,要将考霸精进和育儿知识更好结合,每天背诵三五行育儿知识,也是可以的。
所以,从看到看懂到执行,几乎为零,这也就是没做笔记的痛点,更何况笔记也只是潜在进步而已。如果时时刻刻高频回顾,随时随地考自己,也很容易忘记,更谈不上应用了。想想牛顿等诸多高人言,把问题呈现在大脑里,持续反复思考,从深夜到黎明。那是在大脑里搜寻知识库,将问题和知识进行深度链接。如果学习一个知识,没有如此深刻,哪来的记住。虽然,我也曾在各个知识点间,进行联想标记等连接,但是,依然不够,没有将知识点挖透,没有联系的更加紧密更加深刻,乃至最后能够完全融入身体,这才是纳入神经系统。
这里,也涉及到好问题。只有好的问题,才能够不断在大脑里被不断搜寻不断链接,才有有深刻的答案。没有问题,没有答案。
时刻带着问题检测。明白这是为了学到,而不是看到,看到都是浮云,默写记下,知识进入脑细胞里反复链接才是要点,执行检验,而后再调整,形成学习的闭环。而这,必然就是要不断反复不断反复。
即使是我学习到这里,我依然低估了反复的执行力量。我都1阶还没有完成,漏斗效应都将我打得惨败,回想我能掌握多少课程知识,并利用好的?不多。更是还没从根源上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在改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的核心,所以学习就是重塑生命!
重塑生命,深入神经系统的力量,得有多强大的执行才能达到。为了阻止漏斗效应一漏到底,就得克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高频回顾,随时随地考自己。因此,日后,我在育儿知识的学习上,将早上、下午、晚上问自己,我都用了哪些育儿知识,是否触及到启蒙本质?哪里做的不够好,还可如何改进?最好是启蒙时,就时刻保持警惕心,不断修正。
其次,关于育儿知识的学习,克服边学习边漏,拿出笔记,将可以链接的点,先链接,能把握的先把握。
再次,再次缩小浏览无效信息。本以为,我不怎么看圈的人,已经够减少时间在浏览无效信息上了,现在看来,还要再精简,很多都是消磨时间,看了就忘。有些标题不错,又对学习或者特别感兴趣的,才偶尔进去看看,好东西,就要记下来,否则又是完败给漏斗效应。
用所学知识,解读人生的题目和人生的过往经历。目前的难题,就是育儿了,过往的经历实在太多了,感觉惨不忍睹,都输给了漏斗效应,还自以为很认真,那都是假学习,没刻印到神经系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