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期聊了曾国藩《聪明人最该学习的“笨”宗师》,今天干脆继续来聊聊。
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放在现代来看,妥妥的就是人生赢家啊。但人生赢家是怎么炼成的呢,“笨”小孩曾国藩的晋升之路,也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
-2-
你凭什么让别人帮助你?
曾国藩初入职场,遇见的一位贵人便是穆彰阿。
穆彰阿是谁?
他可是道光帝的宠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担任的个个都是要职,而且最重要的,他可是掌握曾国藩仕途的关键人物,能不能顺利进人才高地翰林院就看穆彰阿点不点头了。
那职场小白曾国藩是怎么勾搭上穆彰阿这个大佬的呢?
曾国藩在京城备考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官场朋友叫劳崇光,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曾国藩便拿着自己苦思冥想、头发都熬掉的诗文,托劳崇光转交给穆彰阿。
理想是丰满的,可现实是骨感的,虽然曾国藩走了绿色通道,但毕竟水平摆在那,不然也不会只考第三名,连进入翰林院的资格都没有。穆彰阿混迹官场几十年,阅人无数,没有绝顶的才华,穆彰阿压根不会放在心上。
看到劳崇光面无表情地出来,曾国藩心都凉了,可也不能放弃啊,寒窗苦读十多年,就差这么临门一脚了。
于是曾国藩回家又继续写,每日挑灯夜战,心中只想着四个字:“进翰林院”,每次一写好就拿给劳崇光,搞得劳崇光都不耐烦了。
也许曾国藩真的是笨人有笨福气,即使文采不出众,交了那么多篇诗文,穆彰阿也算是记住了这个傻小子。
一见曾国藩,穆彰阿就喜欢上了,觉得他人虽长得不咋样,可这性子好,够沉稳够踏实。
重新找了曾国藩会试的考卷,开头便被吸引住了:
“皇帝不可能遍知天下事,所以要委任贤官,官员好坏,他不可能都知道,这就要靠身边人推荐。然而身边人所称赞的,未必都是好官,左右所否定的,未必都是坏官……好官往往有正直的节操,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不离经叛道。”穆彰阿看了连连点头。
有了穆彰阿的助力,曾国藩的仕途一片光明,至少在道光年间,曾国藩37岁官至二品,湖南籍的京官就他一个,那可是莫大的荣耀了。
为什么曾国藩会得到穆彰阿的赏识?
除了曾国藩的“笨”功夫足够坚持有毅力打动了穆彰阿外,有相同的价值观才是穆彰阿看重他的真正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两年,英国人不断地往中国输送鸦片牟取暴利,残害百姓。在大多数官员主张开战的时候,穆彰阿是极少数的“主和派”,他认为以目前清朝的军事水平,无法与英国抗衡,不如避其锋芒养精蓄锐。
暂且不论这种看法在当时的情况是否正确,重点是曾国藩和穆彰阿的想法是一样的,“政见相同”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曾国藩的肯定让少数派穆彰阿像找到了知己一样欣喜。
曾国藩能在十年内从七品升到二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最高领导保持同一战线,道光帝本身就是厌恶战争的人,与皇上想到一块去了,自然少不了升官加爵。所以道光在位期间,“主和派”穆彰阿和曾国藩都得到重用。
其实就现在来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价值观相同的应聘者,只有和企业三观一致,才会认可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保证大家的力往一处使。
-3-
别做职场大刺猬
曾国藩早年得穆彰阿的帮助,而且道光帝对他也颇为赏识,所以一路平步青云,周围的官员都不大敢得罪他,加上长年学习儒家经典、程朱理学,曾国藩性子耿直,刚正不阿。他十分反感官场的污浊之气,可又苦于无力改变。
从职业道德方面来说,曾国藩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员工,却不是一名合群的员工,不合群就算了,可他偏偏还喜欢打小报告,同事一有错,他就递折子给大老板咸丰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清化官场污浊之风,但也给曾国藩惹了不少祸,把各部门京官得罪了个遍。
因为母亲病逝,曾国藩又回到了湖南,恰巧碰上劲敌太平军,咸丰帝便让他组织团练,为了为聚军心、稳民心,曾国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步进行。
刚开始团练工作干得也算是得心应手,因为有好兄弟湖南巡抚张亮基力挺他,可好兄弟一被调走,曾国藩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越俎代庖执法杀人,越权命令绿营操练,排除异己搞垮提督鲍起豹的下属,在绿营安插自己心腹等一系列做法,严重侵犯湖南官员的利益,几乎整个湖南官场,都想把曾国藩赶出湖南。
按当时情况来说,曾国藩的做法是利国利民的,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团练的战斗力抵御太平军,但为什么自己累死累活地操练,最后还落了个“人人喊打”的境地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沟通合作。
曾国藩是北京派来的京官,相当于空降高管,最大的失误就是曾国藩一来湖南,二话不说就把当地官员的权力给架空了,大事小事全揽在自己身上,也不让别人插手。湖南官员们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哪有一来就夺权的,更何况曾国藩还没有正式的地方官职,算是个客人,更没有插手地方事务的权力了。
别以为这只是个案,其实曾国藩犯的错误,现在我们也常常在犯。还记得大学时的小组作业吗?
总有一些组长不信任组员的做事能力,不是插一手就是直接把活揽过来干,结果活是自己加班加点做完了,可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要对事故负全责,还要落得个不团结的骂名,里外不是人。
曾国藩不管是被京官排斥还是湖南官员排斥,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出了问题。
没有一件大事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就能做成,我们必须学会灵活身段,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寻找合作伙伴、升维合作,才能把想干的事干成。
1858年,曾国藩重新获得官职复出后,身段就变得柔软许多,写给各地巡抚的信,字里行间也都谦卑地申明:“请诸位多行方便给国藩,请做国藩的指南针,感激涕零。”
你看,简单几句话就把人哄高兴了,对方自然就心甘情愿地合作,事半功倍。
-4-
塑造不可替代性
咸丰与曾国藩,可以说两人算是一对冤家。
咸丰不太喜欢曾国藩,但是又不得不用曾国藩,曾国藩也不太喜欢咸丰,可为了国家和民族,还有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他又不得不听命于咸丰。
咸丰七年,曾国藩在家为父亲守孝的时候给咸丰写了一封信,说如果皇帝不给他巡抚的官职,那他就在家待三年,至于上战场打仗的事情就不管了。
咸丰一看可就气炸了,你这不明摆着威胁吗,堂堂天子怎可受你臣子要挟,于是痛快地让曾国藩在家守孝了。
可没多久,咸丰又灰溜溜地下圣旨请曾国藩回来了,给的是比巡抚还高的两江总督。
为什么曾国藩敢在大老板咸丰帝面前如此硬气,成功取得谈判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五个字:不可替代性。
因为当时全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就属湘军了,而湘军恰好又是曾国藩一手培养出来的。放眼全国,几百个武将中,唯有曾国藩一人,才能调动湘军,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御敌。
这就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让曾国藩有了和大老板谈判的资本和底气,甚至整个湖南官场都是力挺曾国藩上位,人心所向。
放到今天来看,我们不需要有一支军队来增加底气,但需要有一门技能,打磨到顶尖无人可替代我们的技能,才能拥有主导自己命运的机会,无可取代等同于无限价值。
曾国藩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大师的智慧。
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助力职场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