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希望家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边去消化实践,有很多家长在看完内容以后就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开始记录睡眠,开始制作看板。但是也有许多家长抱着求完美的心态,等到全部学习完之后再慢慢开始。我想问问大家,大大小小的讲座、微课、各种各样的育儿文章,相信大家之前也听了、看了不少,为什么道理懂了那么多?却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呢?那就是因为啊!真正的学习发生在行动之后,光听是不够的,咱们还得去做。
即便是我们线下课的学员,在上完两天的课程之后,也需要和孩子共同完成90天的践行。所以我希望正在看内容的你,能够在这个专辑的分享当中,找到你和孩子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路上的一个起点。从一个小目标开始,携手并肩向前。
在对线下课近3000个家庭的辅导践行当中,我们发现在开始进行之初,是否设定了合理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的亲子践行能否继续得下去。家长们因为平日的忙碌,忽略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许多人采取要么使劲管,要么都不管的方式。很多人是在孩子各种行为问题爆发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要投入精力进行整治。这也导致了许多家长一开始践行,哪哪哪都需要改,看啥都不顺眼。心太急,忽略了,习惯养成的规律。
孩子的习惯养成啊!是越早越好,3~6岁是培养生活习惯的黄金时期,但是并不被人们重视。等到上学以后,各种问题的积累最终爆发,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够很快的改掉坏习惯。所以在辅导学员践行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家长在开始践行的时候,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太多或者是太大,太过于笼统。我们容易忽略的是习惯的重塑比新习惯的建立更加困难,对于一个学龄儿童来说,每一个你所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背后可能都对应着一个,他长年累月积累下来与之相反的坏习惯。比如说你希望孩子能够早睡,说明孩子已经养成了晚睡的习惯。那么你希望孩子放学回家先做作业,说明他已经养成了先玩再做作业的习惯。比起新习惯,孩子们更愿意维持原状,不愿意轻易去打破。所以我们得理解,习惯重建的过程是先拆后建的过程。比起婴幼儿期,从零开始培养习惯来说,学龄儿童的习惯重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易效能亲子系统里面,我们提倡一月一事,每个月只设定一个目标。很多人在给孩子设定目标的时候,只考虑到父母想要的什么,关注点放在了目标本身,而没有关注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应对方法,进行拆解收集,也没有邀请孩子,参与目标设定的过程。所以导致家长们写出了,只让自己很满意的目标,但却发现大部分都变成了口号,最终贴在了墙上,沦为了摆设。 那么正确的设定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关于这个目标的设定,首先家庭会议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出现阶段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然后用投保风暴的方式,罗列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哪些?这一步非常、非常、非常关键。是的,你没有听错,不是磁带卡住,这一步,真的是非常关键,我要特别提醒。很多人会关注目标,但事实上更应该在开始之前,花时间去找出障碍和解决的方案。因为往往影响我们停滞不前的不是目标而是障碍,如果我们能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把障碍尽可能的收集出来,并提前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会大大的降低遇到困难之后,退缩的畏难情绪。这就像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给自己定制一部践行操作指南一样。给孩子和自己完成了一个心理预设,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同时也可以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够更加从容的去跨越。用这样的方式来设定的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
设定好目标之后,调动全家的资源都聚焦在这个目标上势必达成。如果你老是给孩子定目标或老是达不到,不但会带给孩子挫败感,让他觉得自己怎么做什么都做不好,而久之还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孩子们是在不断的做到当中,受到更多的鼓舞和肯定之后增加信心的。所以目标不求多,但要真真切切的让父母和孩子,彼此都能看到进步和改变。心不急,慢慢来,只要你愿意聚焦并且持续耕耘,孩子们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在这个目标设定的过程中,不要拿孩子跟别人做横向比较,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先天条件都不一样,没有可比性。鼓励孩子永远和昨天的自己作比较,持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好。
看完今天的分享,安排一次家庭会议,来设定你们的践行目标吧!记得把你的会议成果、目标障碍、还有解决方案都写出来。祝愿你跟孩子都能拥有高效、有序、平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