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多么可贵的力量。
这是我阅读完李雪的《经营亲密关系,是个赔本生意》一文后,最大的感触。
李雪的观点是,亲密关系,是不用经营的。因为“亲密关系有问题”这件事儿,只是我们的头脑创造出来的梦幻泡影。
如果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又何来需要解决一说?
乍一看此文,觉得有些荒唐。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不同,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怎么就不需要经营了呢???
看留言,发现有人说“我之前读《爱的艺术》,说是爱是需要后天学习的…”
哈,原来有人跟我一样对此有疑问哪。正好,我前段时间刚读完《爱的艺术》,不妨翻出来复习一下。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
爱的能力是什么?难道不是“经营”吗?
但再仔细翻看我阅读时勾画出的触动我心的句子,才发现,弗洛姆的意思,并非经营,而是指“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能力。”他所说的爱,也不仅仅是亲密之爱——“爱主要不是一种对某个特殊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整个世界而不是对某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就一定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这么看起来,真正的爱,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亲密关系,只是这种人生态度的体现方式之一。
理解了这一层涵义,突然对李雪所言有了一丝了然——若我有爱的能力,我就可以从坚实的自我中感受到爱,自然地给予和接受。我也就不会创造过多的“剧情”来确认自己被爱,满足自己需要爱的渴求。
李雪说,她“曾经非常努力的参加各种亲密关系工作坊,学习如何正确的沟通。”“心灵成长这方面我绝对是学霸型,我简直学成了典范,在亲密关系中我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完美表达,非常有界限。我想,这样我就会收获美妙的亲密关系。结局是,我迅速的衰老,压抑,我觉得自己要窒息死掉了。”
直到有一天她意识到“压根就不存在‘经营亲密关系’这回事”,她爆发了“滚你妈逼,老子不干了!”现在,她和男友的关系,顺畅、自然又亲密。
我想,这是因为,在放下了“亲密关系需要经营”这个头脑中存在的幻象之后,她触碰到了真实。而唯有真实,才能与真实碰撞。
当我们活在自己不配、不够被爱的恐惧中,我们既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爱,也无力自然地表达爱。在恐惧和头脑剧情中,我们消耗了太多的心力。
我很赞同林毛毛的观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恋爱中就呈现出什么样子。这样子,才能找到真正匹配的另一半。
因为,靠掩饰或伪装吸引来的,只能是虚假,必不会长久。
尹建莉老师说,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为我们“丢失了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以为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能够幸福;我们以为自己变成了对他人有价值的样子,就能获得爱。而“经营亲密关系”,不就是后者这种臆想?
然而,这只是臆想。因为,如果你不是以最真实的模样面对对方,对方爱上的也绝非真实的你,而是你通过自我压抑塑造出的那个形象而已。
这样的关系,是虚伪的。而缺乏真实的爱,又何谈真正的亲密?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觉得束缚,压抑,很多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绽放出真实的模样。
我们太在意这段关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反而,是在破坏这段关系——
压抑自我,欺骗对方。反过来,对方也被动地在欺骗你。
“只有发自两个人存在的核心的相互交流,两个人都从核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是可能的。人的真实性之存在于这种‘核心的感受’中,这里是活生生的,这里才是爱的基础。”
真正的亲密,是建立在强烈的自信基础上的——我是有力量的,我有爱的能力,我值得被爱。
当我们以真实的面貌散发出自信的光芒,我们就可以做直接滋养自己的事情,我们能为自己遮风挡雨。当我们有了这样坚定的人格基础,企图改变、控制我们的人便永远没有可乘之机,我们吸引到的,必是能够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同样真实的人。
这样的关系,自然没有太多的“剧情”,会流畅、自然、舒适很多。
其实,不仅仅是亲密关系,生命中的其他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需求,看到自己的渴望,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们就可以放下很多的恐惧和不安。
而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