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57天,1575字,累计96172字。
最近刷了刷《山海情》这部剧,感触挺深。扶贫工作,经过了多少年,总算有了成果。这部剧就是讲上世纪90年代,西海固人民的扶贫攻坚工作。在党的扶贫方针指导下,在党的基层干部一步步努力下,经过一年又一年,扶贫工作一步步取得了胜利,西海固的人民搬出不适合人居的老村子,一点点建设出新的金滩村。
全剧二十多集,主要围绕扶贫,扶贫方式是吊庄移民开始到最后整村搬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人民生活水平慢慢提高,摆脱了过去上学难、就医难、喝水难、挣钱难、生活难的困境,群众依靠党的扶贫好政策,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过上了好日子。
马得福,是西海固涌泉村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深知当地人生活的艰难,他从小到大,吃尽了苦头。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政府的工作。而他的青梅竹马,水花,也是从小聪明好学,但因为家里太穷了,早早就被她的父亲说了人家,强迫她嫁过去。
水花也抗争了,但最终为了父亲,她还是放弃学业,嫁人为妻,过着贫穷的日子。
所以,马得福,他希望有好政策,他真心希望他的乡亲们摆脱贫困,都能过上好日子。
马得福跟着他的领导张书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吊庄移民这件事东奔西跑。
乡亲们不理解,不明白为啥要从老祖宗生活的地方挪到新的地方去,环境要去的新地方也不是现成的,是要大家过去建设的。
张书记和马得福一次又一次,一家又一家,去劝说乡亲们,移民吊庄,建设新家园。
过程非常艰辛,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到,每次都是迎难而上,为老百姓办实事。
福建来的专家教授凌一农,特别让我感动。一个老学究,做了一辈子研究,来到西海固这个地方,研究防风治沙。他看到当地老百姓群困潦倒的生活,亲力亲为,为大家传授种蘑菇的技术。
他跟他的团队不只研究技术,手把手教老百姓们技术。还千方百计寻找销售渠道,他们自发自费去全国各大城市寻找合作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的蘑菇丰收了,他们的销售渠道也找到了。
看着百姓们满怀希望的眼神,凌教授不忍心他们亏本,自掏腰包近五万元,补齐蘑菇货款,亲自发给大家。
马得宝,第一个站出来学习种蘑菇,勤劳肯干,又聪明好学的乡亲们,在凌教授的耐心教授下,很快就掌握了技术,种出了肥美的蘑菇。
他有情有义,自己种出来了,也帮助大家种。
这部剧让我看的热泪盈眶,那个时候,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些百姓,太苦了,连喝水的问题都没法解决。孩子们上学要走那么远的山路,人们病了常常来不及到医院就已经不行了。人们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在别说别的了。
贫穷,落后,闭塞,是那个时候的特点。怀疑,不信任,害怕改变,害怕花钱,看不到希望,是当地人当时的心理。
尽管有太多的难处,尽管有太多的问题,马得福,作为基层干部,土生土长,他太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也最渴望改变,渴望通过政策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关于扶贫的新闻常常看到,我其实也看到了我们小县城的重大变化,但真正了解扶贫,确实通过看这部剧。
毋庸置疑,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度,我们的祖国母亲真的是无比伟大。看剧里,那个时候,百姓们真的是穷,有一家人,兄弟几个一共就一条裤子,谁有事谁出门才穿裤子出去,其他人就只能待在炕上了。
但我们的祖国,我们伟大的党,没有放弃我们,早早就制订了扶贫方针。我们党的干部们,不畏难,不怕苦,不怕累,按照政策,根据实际,想法设法,为百姓们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一年又一年大家的共同努力,西海固人民在新搬迁的地方建设出了新家园。
在福建对宁夏的对口援助下,闽宁镇迅速发展。大家互相扶持,互帮互助,一帮年轻人把建设家乡作为己任,一起走向了康庄大道。
看了这部剧,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唯有感恩,唯有感谢,我们,才能平安、祥和、健康、富足,我们才能好好过好日子!
作者简介:沐小依,无戒学堂学员,塔罗师,喜欢读书写作,愿日日精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