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心灵,这是最近读到的一个词语。所谓关照,即“观察”、“关心”。的确,当金钱地位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时,相较之下,所谓的“关照心灵”显得很不合时宜。
坑洞理论,说的是我们或多或少都已经与自己本体的某个部分失去了连结,而这个失去的部分,就被称之为“坑洞。”而坑洞的形成,大多与我们童年时受到的创伤有关。
人格会驱使我们不停地借用外界的力量去“填坑”,人格会尽量规避我们去看到那个已经失去连结的本体。(这是人格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而真正能彻底填补这个坑洞的力量,不是靠外界的什么,直面和经验这种匮乏,才是最终能填补这份坑洞的途径。
也就是说,“关照”内心的空洞,感受你的匮乏,刨根问底式的探究,才能重新找到与已然失去的这部分本体的连结。我理解中的“关照”的状态,是时刻保持警觉的一种状态,你时刻在关注着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时刻能够感受到“人格”所耍的花招。这样一直的关照,最终会看到,你是如何失去与本体的这个部分的连结的,也就是真正探究到了“创伤”的源头,如此一来,便可释怀,坑洞便不再是坑洞了。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关照”的状态,却并非易事。因为人格会有无数的花招,已经与你朝夕相处几十载的人格太了解你的脾性了,他会不失一切时机的让你陷入情绪的泥沼之中。所以,这就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发问,发问自己,此时的情绪从何而来,此时的念头,此时的经验是不是过去的某种模式的重复。一旦达到“关照”的状态,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就不会依照过去的经验,而是在借由本体,找到最好的途径,发觉自己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