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金庸错过,而今愿如数补回
小时候放假,电视台一定会抓住机会,多放几部好的电视剧和动漫。而电视剧放映的时候,恰好父母已经上班,那谁还写作业啊。家里虽然有电脑,但是没有网,所以只能像外婆一样守着电视机,等电视剧开播。
01
一般来说早上9点多就开始了,但是高质量的剧并不多,看得人直心烦。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很对我胃口,但偷看了没几天就被爸妈发现了,挨了一顿收拾。
然后看电视就小心多了,看着时间快中午,家人要回来了,赶紧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酸奶放在上面冰着,生怕再露出狐狸尾巴。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老爸总是上着上着班突然回家,“咔哒”一声锁响了,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一半,哪还看得进去电视。这么折腾了几次,心脏都要受不了了。
但是追剧的意念顽强,不愿放弃。
宁可把声音调到最小,一边拿着小扇子给电视扇风,一边拿着冷藏酸奶给电视降温,一边警惕门口的动静,一边还关注着剧情。这样一来其实根本没看进去什么。
更要命的是,电视连续剧,丢了一两集就接不上,每周七天,周六周日两天爸妈休息,必然是会错过的,平时也会错过不少,这样一来故事不连贯,索然无味。
只好放弃电视,转战家里的小收音机,有一个台是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说得天花乱坠让人拍手称快。
当时还不知先生讲的是什么,但就是听着爽快,所以就看热闹似的,专注的一直听着。
收音机就在我的卧室,伸手就能够着,开关方便,即便是老爸回来,随手就是一关,还能造成一个好好学习的假象。
不用胆战心惊,还能听得连贯,体验感好了不少,所以便彻底放弃了电视剧。
这大概是第一次与金庸先生错过。
02
到了初中,假期还是一样的胆战心惊,但那时候却不播金庸先生的作品了,新的国产电视剧质量每况愈下,又臭又长,丝毫提不起兴趣,便也不开电视了。
这时便接触到了金庸先生的书。但不是在正规的图书馆。当时正规图书馆办卡非常麻烦,程序繁琐,而且书籍比较正统,一板一眼,十三四岁的孩子根本看不进去。
相应的,一种“书屋”应运而生,像是个小型图书馆,不过是付费的。书屋里面的书多是当红青春文学,校园小说,修真小说,仙侠小说,很受学生欢迎。
这些书很贵,买一本就得好几十元,这大概是第一批网络文学作者的第一桶金,只是初中生根本无法负担。
但是办了这种书屋的卡,一本书借一天只用一毛钱,合下来几毛钱就能看一本书。这里就有金庸先生的书,每一部每一本,在一个大架子上,跟古龙先生的一起,码得整整齐齐。
那时候身边同学们都在办卡,借书,上课下课的偷着看,很让老师们头痛。我看着眼馋,也想办卡,但是苦于囊中羞涩。虽然办卡只用30-50元,但即便是这个数目,也真的出不起。
但是不敢跟爸妈要钱,一方面是因为书屋的书在老师眼里全是“闲书”,家长会的时候三令五申让家长跟着监督。
另一方面,那时学习成绩忽上忽下,若是在这种情形下跟爸妈提出要办卡看闲书,怕是要被扒了皮。
所以就只能借同学的,可是这一张卡同学们都当宝贝似的,除了关系特别好的,其他的一概不借。而且那时候的校园小说确实精彩,即便是找人借,也先找这些,想不起武侠小说来。
结果“老马失前蹄”,有一次找人借了一本,回家放在柜子里,没多久就被老妈搜了去,毫不意外地又被训了。
等到了初三,早就练就了一套“潜伏”的本事,像个特工一样跟爸妈斗智斗勇。这下基本不用怕被抓了。
但是临近中考,课业繁重,即便是平时再贪玩,也不能误了正事。
这便是第二次跟先生错过了。
03
到了高中,学校有图书馆,但那时候娱乐活动渐渐多了起来。人还是那个贪玩的人,但是喜好却变了,喜欢上了日本动漫。
不说别的,只一部《火影》就满足了我所有当英雄的梦想。那些给电视扇着扇子也要追的剧,和它们原著的作者,也被抛到了脑后。
高三冲刺倍感压力,基本上所有的爱好全都放下了。一日,和同桌趴在桌子上装死,有一搭没一搭聊起了动漫和电视剧,突然想到了这些,一骨碌爬起来列了个高考后的假期清单。
包含了所有曾经没法好好追的剧,没有好好读的书,没有好好看的动画片,没法好好做的事,立誓要在高考过后全部补回来,交给同桌看。
她马上照葫芦画瓢做了一份,两个人拿着两张破纸,郑重的夹在书山题海里,像个“希望的灯塔”似的,在疲乏的时候拿出来看上一眼,聊以慰藉。
但等真的一切尘埃落定。这张灯塔一样的破纸上面的内容,却一个都没实现。心心念念的东西,过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年纪,就不再稀罕了。
那个执着到给电视扇着扇子也要看的剧,那个为了看个剧,“认真地心惊胆战”的人,只存在在小时候而已。而那些没法好好看的书,也一直没看,因为觉得时间还长,未来犹可期。
这便是和先生第三次错过了,因为年纪太大,而不能认真对待小时候执着的剧;还因为年纪太小,不知道时间珍贵,该做有意义的事,看有意义的书。
一晃又是好几年。
喜欢的费玉清离开了,听过的单田芳去世了,爱过的“小丸子”消失了,看过的师胜杰没有了,眼熟的李咏下期再也不见,追过的《火影》,也已经开始讲下一代的故事。
下一代不是陪我长大的那些人,所以与我无关。
而今,一直错过的金庸大侠,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其实说起来,作为一个90后伪书迷,只是小时候放假,在家里不当乖小孩,偷偷抛开作业,打开电视看过剧而已。
一个伪书迷觉得难受,让人看来觉得好像有些矫情。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难受。
大概是因为,从小到大一直都把先生的江湖当成一个夙愿放在心里。不管是不是看过,他都是一位,如网友所说的,“陪我们长大的老人”。
而今,这个陪我们长大的老人离开了,自诩年轻的90后也已经开始失去了。
所谓的老了,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也到了失去的年纪,那些喜欢的,惦记着的人们相继离开。一个时代过去了,最后自己也不在了。
虽然时间已飞逝,但是未来还可期。曾经次次错过,而今,从金庸大侠开始,愿如数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