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时候让梦想变成现实,有时候又让现实变为梦想。
五天没更简书了,今天挤出四十分钟把这篇书评码上,不然以后对情节的细节就没印象了。
看完《平凡的世界》,喜欢上了路遥的那种特有的朴实的文字,嚼起来很有味道,所以接着趁热打铁看了这本书——《人生》。相对来说,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没有前者那么一波三折,不过也算是比较虐心和值得人思考的。
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
“我的亲人哪......”
这是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让我戳心的。
先回顾一下小说情节吧——男主叫高加林,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农村青年,原本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教师,后来村里有势力的高明楼利用关系让他儿子顶替了高加林,因此失业。在低谷期,他收获了一份纯真的爱情,与刘巧珍谈起了恋爱,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后因叔父的关系走后门进了县城工作,而且风生水起,认识了一个姑娘叫黄亚萍,与她情投意合,在黄亚萍猛烈的爱情攻势,并且有机会到大城市发展的情况下,忍痛与巧珍分手。不幸的是,高加林通过关系在县城工作的事被检举揭发,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农村。而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听完德顺爷爷的一席话后,高加林也开始真实而深刻地思考往后的人生。
在全书中,命运两次给他开了玩笑。第一次因为权势而失去教师工作,他疯狂地在地里劳动,任凭双手血肉模糊,他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权势的反对,表达命运的不公,来掩盖内心的失意。第二次因为被举报,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前途,失去了一切。不过最后,他还是在沉重的打击下反省人生,接受了现实。不得不说,人的命运真的是冥冥注定。
有人说,高加林的悲剧是因为他的错误选择导致的。其实也不尽然,书中后半部分有这样一个片段,大概是巧珍来城里找高加林,看看他过得怎么样,发生了一下的对话:
巧珍看见加林脸上不高兴,马上不说狗皮褥子了。但她一时又不知该说什么,就随口说:“三星已经开了拖拉机,巧玲教上书了,她没考上大学......你们家的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
“哎呀,这还要往下说吗!不是剩下十一个了吗!”
“是剩下十一个了,可是第二天又死了一个......”
“哎呀哎呀!你别说了!”加林烦躁地说。
这个时候,加林想起了他之前和黄亚萍在县文化馆的一幕幕:
他们在椅子上坐下来,马上东拉西扯地谈起了国际问题......
亚萍听得津津有味,秀丽的脸庞对着加林的脸,热烈的目光一直爱慕和敬佩地盯着他。
加林说完这些,亚萍也不甘示弱,给他谈起了国际能源问题......
显然,精神上只有亚萍才能满足他,而且和她在一起,他能到达更高的位置,而不是只在农村当他的小学教师。于是他放弃巧珍,选择了亚萍。不过让我感伤的是,当高加林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不说话,含泪接受了,她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最后在加林失利后还去高明楼家里求着给加林一个教书的职位。我被这样纯洁无私的爱感动着,也对巧珍的坚强和豁达表示敬佩。
高加林不断地挑战命运,自强上进,又热爱生活,心性很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并极力融入时代的潮流中。然而,真实的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纵观他的人生,总是充满跌宕起伏,不断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后得到,继而又失去。
整本书语言很朴实,是路遥一直以来的那种风格,但道理不浅。现实无法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人有理想固然无可厚非,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很好掌控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上生活正轨的年轻人来说,这也应该是全书的最本质最核心的意思。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不要因为乌云遮住了蓝天而止住我们飞翔的双翼,也不要因为波涛的汹涌而削弱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勇气。慎言,慎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