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万我终于有时间读读盖茨在他的「Gatesnotes」个人博客上多次推荐的一本心理学书籍——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今天读到了第三章,Mindset and school achivement——思维模式和学业成就。
笔记见下:
1 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一章心理学家卡罗尔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学生的智力是难以改变的还是可以通过后期进行发展提升的?
Carol卡罗尔根据这个课题,对一个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初期回答为智力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多改变的这类学生,是有着“fixed mindset僵化思维模式”的一类学生;
而回答为智力可以通过后期发展得以提升的学生,则为“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
研究结果很有趣,因为这两组有着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在他们进初中前,成绩相差无几,然而在两年的跟踪记录中,Carol发现,有着固定思维模式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逐渐趋于下降,而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则呈现上升趋势。
卡罗尔按照青少年经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的危机——小升初,和高中升大学这两个阶段对这两组有着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进行了分析。
2.小升初危机
为什么这是一个危机?
因为小学到初中面临学习难度突然增加,学习任务加重,且这段时期孩子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时期,从心理状态上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非常容易面临他们人生第一个学业上的危机。
在这段时期,有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行为、和状态截然不同。
面对挫折时,有着固定思维模式的学生,倾向于自我否定——比如会表达类似于,“我就是蠢”,“我就是不擅长数学”,或者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老师——“我的老师教得太差了”,“我老师就是个煞笔”,“我老是就是一个油腻的中年老男人!”。
这类「僵化思维模式」的学生如此表现的原因在于他们在经历一个“low-effort syndrome”(“不愿努力综合症”)。
这样一个症状发生的原因常常表现在当小孩面临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的时候,比如小升初的这段适应阶段,就是孩子们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固定思维模式」的学生,把这样一个转折点看做是对自我的一个威胁。
为什么?
因为小学生一直都是家长老师口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然而进初中之后,因为学习难度的增加,突然遭遇的学业上的挫折,这类学生可能就无法接受,并受到打击,难以振作。面对从曾经的“成功者”到现在的“失败者”这样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这类思维固化的学生采取的解决方式就是比较消极的,比如不愿尝试且不愿付诸努力。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力渴望自己在同龄人中看起来与众不同——又想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聪明,又不想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因为那些每天都在努力的学生会被冠以“书呆子”这样有贬义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对于处于青春期,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孩子来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所以他们对于挫折的表现就是——不愿意尝试去努力。
反之,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面临这样一个转折点的时候,思维的方式则截然不同,他们当然也会和「僵化思维模式」的孩子一样在心理上对于课程难度的增加而有不适应的状态,但他们并不把挫折看做是对他们的一个威胁,反而,他们把挫折看做是一次机遇——他们可以学到新的科目,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知道自己以后想要追求的专业是什么。所以他们认为面对挫折,如果选择什么都不尝试、不去努力,对他们来讲是非常不理智的。
所以,「僵化思维模式」fixed-mindset的学生,把挫折看做是对自身的一个威胁,为了看起来很酷,以及青春期想要独立的叛逆四项,宁愿尝试不去努力。
而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mindset的学生,把挫折看做是挑战、是机遇——可以学到新的学科,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笨鸟先飞并没有让你看起来傻,而是让你在之后看起来更加聪明。
3. 进入大学后的转折点
有的学生进入高等大学后,也会面临一个crisis危机,就是自己就算高中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在大学里面因为同学们都是被高考选拔录取的,跟自己的实力相差不多,危机感和压力比高中时可能更大。另外一个危机就是——课程的难度更加提升,学业压力也随之攀升。这个时候,有着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面对这个危机的时候表现又不一样了。
卡罗尔以大学考试为例:
有着「僵化思维」模式的学生,在起初的大学测验中,如果做得并不理想,就会开始认为自己是不适合这个专业。这样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在接下来的测验中可能都不尽如人意。
而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便头几次的测验做得和另一类学生差不多得差,但是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说到学习方法,作者引入了一个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策略:
1. 看书,看课堂笔记
2. 如果看不懂,就多看几遍
3. 如果多看几遍还是看不懂,就干脆死记硬背
4. 学习目的上,「僵化思维」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成绩。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的学习策略却完全不同:
1. 与其死记硬背,他们努力去寻找教授讲的每节课的主题和贯穿主题的principles原理;
2. 不断回顾自己做错的题,并且力图能够完全理解错题;
3. 在学习的目的上,他们学习的目的则是为了学到知识而学习。
当两类学生都在考试中没有做好,「僵化思维模式」的学生会说自己不擅长这类科目,并把失败归于外部因素——比如教授比好、学习环境不好等等,并因此失去动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虽然可能面对的是同样一个讲得不好的教授,他们却能够把关注度放在这门课本身、这门课涵盖的知识上面,而非其它外部因素上面。
4. 关于天才和蠢材
卡罗尔也举了关于天才的例子,天才儿童的确存在,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然而卡罗尔发现,这些天才儿童也同时具备了另外一个我们常人也可以通过刻意训练得到的优势,就是——relentless pursuits of interests对于自身兴趣的不间断的追求。
否则,即便是天才,如果不付出坚持不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学习和挖掘,最终也会如“方仲永”般变成庸才。
卡罗尔同时也发现有些在数学上有着天赋的孩子,在他们平时自主学习时,除了表现出比常人更大的热情和专注度之外,他们也没有只是一味地关注于机械式地做题上面,而是,他们倾向于去自主发现并且证明原理。
与天才相反的,就是那些被老师、家长认为是蠢材的一波学生。卡罗尔举了美国在80年代的时候一所当时被社会认为是垃圾高中Garfield高中的例子,那所高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不学无术的学生。但是Jaime Escalante 老师在接管了这个高中的学生之后,思考的问题却是“我应该怎样教书才能把他们教得好?”
他甚至用自己的教学方式给这些在其他老师看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学生上大学的高等数学课,并且最终让他们参加当时全国的数学竞赛,这批当时的蠢材、小混混、在Jaime老师——这样一个用「成长型思维」的教育理念的老师的带领下,让他们突出重围,秒杀了当时许多高等学府的富家子弟。
作为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一篇也给了我一个思考,就是不要认为那些被标签为“蠢材”,“后进生”的学生永远不可能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而是要坚信通过转换思维定式,采纳一个积极乐观的「成长型思维」后所能够发挥的巨大心理暗示作用。
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始终,都需要告诉学生不要仅仅为了成绩而学习,而是要为了真正能够学到东西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