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辅导大女儿写一篇作文,因为母亲节即将到来,内容是写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用气泡图梳理妈妈的特征,说到性格的时候,大女儿说:“我的妈妈有时温柔,温柔的像个天使;有时暴躁,暴躁的像个母老虎...”确实,自从做了妈妈,尤其是老大上了小学,我给她辅导作业,或是自己一个人带两个娃的时候,我的这种特征会更明显。我也被自己这种不定时的情绪切换深深困扰着。
我们一起把作文框架搭建好了,剩下的需要她自己把作文完成,然后我利用这段时间去准备晚饭。结果中间我从厨房出来看她的时候,她都在做别的事,而我强调了很多次的分段她也忘记了,所以我说擦了重新写第二段,她委屈的说:“我好不容易写了这么多,又要重写啊!”听到这句话,刚才我心里积累的情绪也爆发了,因为我觉得她写的时候不认真,也没有把我说的话放在心上。当我很坚定地说必须要擦掉重写。她停顿了一会儿,撅着嘴眼泪就开始打转了,接着她转身离开,跑到卧室,锁门。是的,她生气了。
有的时候,理智和书上学的育儿观念告诉我,要尊重孩子,现在她的角度,好好沟通。可另一个现实的我,极其不耐心,只觉得自己很不被理解,好好说了还是不听就改变语气要求她们。所以,我们的矛盾出现了,她开始选择反抗,选择沉默,甚至有的时候会说,妈妈你生病了吧。我在心里说,是的吧,我确实是病了。
很多时候,我努力温柔地对待她们,照顾她们,想做个好妈妈;但也有时候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没有那么理智。这种碰撞让我极度不适,我在老公面前哭诉:“我是不是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没有能力给她稳定的情绪,这样会不会让她心理有阴影?如果她生在别的家庭,她的童年会不会更快乐?...”每次跟她们发完脾气,我就很内疚,可发生的那一刻,又是如此倔强。晚上等她们都睡觉了,世界安静的可怕,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思绪翻滚,这个时候好多可怕消极的想法出来了,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生活仿佛看不到光,有时候真的想闭上眼睛就不要再醒来了。
挨到天亮,我又被拉回到现实,感觉是个梦,梦的好累,却还得为她们准备吃的,找穿的,还要......我就切换到“工作模式”,努力调整情绪,微笑面对生活。曾经我以为这样就算过去了,生活继续吧,可是久了我发现,这种消极的情绪在我心里并没有过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再次面临两个人的对话,两种声音,这种内心的冲突让我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让我找不到心理平衡的支点,让我无法对自己准确定位。那个时候我知道,我心理生病了,我需要疏导。“没有真正的舍身处地,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也理解了这句话,我知道再亲密的人都无法完全共情,我的感受我最清楚。我需要放弃曾经很依赖他人的心理,自己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我看到一句话,说是写出来,心理的痛苦会减轻。那就记录下来,开启我的自我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