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类比##金句#
你好,我是骆驼教练,国家高级拓展培训师,每晚20:30输出一篇育儿心得,分享育儿技法,构建一套育儿知识库。
【见】
吴军老师跟两个女儿,有共读一本书的习惯。一次,梦华因好奇老爸推荐给妹妹的这本《幸福的蓝色地带》,便有了这场关于幸福来源的对话。
吴军老师说,自个很赞同比特纳的《幸福的蓝色地带》的两个观点:
1.幸福是一种感受,并非是钱可以衡量的,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相吻合。
比如,哥斯达黎加人超乎常人的幸福感,来自无忧无虑的生活大环境,而新加坡崇尚个人奋斗,挣到很多钱的人会感觉自己很幸福。两者一交换,价值观不同,大都不会感受到幸福。
2.幸福需要基本保障。
比如,全球幸福指特别高的三个国家:哥斯达黎加、丹麦和新加坡,大都源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穷志短,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留有一笔应急积蓄,以便做起事来无后顾之忧。
吴军老师提到自己的两个观点:
1.生命通过基因传承而延续,这是幸福感最根本的来源之一,远比暂时的男欢女爱,财富和虚荣带给的幸福感。当下,人们过于忙碌,急功近利,忘却了会心微笑的初心,忽略了很多根本的快乐。
2.人生是一条河。河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决定,好比一个人的影响力。比如,一些流行歌手音乐肤浅,影响力难以持久,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有深度,流传更为久远。
作为普通人,只要积极给与外界一些正面影响,延伸其宽度、深度和长度,就会由衷感到幸福。比如,吴军老师多年前的代码,被公司沿用推广;莫扎特生前安静写曲子,专注音乐演奏;很多美国人给大学捐钱等。
欧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背离了这个初衷,就需要审视自己了。
(来源:吴军《态度》第2封信—幸福的来源)
【感】
亲子共读,真是特别棒的一个习惯。孩子小的时候,做父母的陪伴式阅读,可以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享受亲子阅读乐趣。当孩子外出上学了,仍然坚持共读一本书,真的是特别棒的一种交流沟通方式。
儿时的记忆里,自己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有父母、姐姐的细心照顾,亲人的关怀和鼓励,虽少有大鱼大肉,但也衣食无忧。
后来工作了,成家了,虽未实现财富自由,但一直都坚持“极致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执念,喜欢靠近正能量的人,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身教着自己的身边人,包括孩子们。
人的一生很普通,也很渺小,但多做一些关乎长度、宽度和深度外延的事儿,收获成长的同时,顺道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亦然。
比如,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助学活动,用自己的点滴爱心,资助素未相识的贫困学子,付出的可能只是小额的金钱,收获的却是学子的人生梦想。
【思】
幸福的来源来自何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有钱就幸福!
未必,很多身边朋友,大都不是很有钱,但日子一样过得滋润。而很多有钱人过得日子,不见得更开心。
有人说,有颜值就幸福!
帅哥靓女自然找人喜爱,但颜值背后的更让人幸福的是,学识、素质和涵养的综合体现。
也有人说,达成了自己的小目标就幸福。
《求求你表扬我》里,范伟有这样一句台词:什么是幸福?我饿了,你给我个馒头,我吃了,就算幸福;上厕所,没有纸了,你递给我,这就叫幸福。
其实,人生所有幸福的来源,其实是给予。多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人,心理更健康。他们更活跃、更积极、更敢于迎接挑战,有更多的爱和积极情绪。当你帮助别人时,脑部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人的“快乐使者”,负责传递开心和兴奋的感觉。
【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
1.多陪孩子高质量的玩耍。玩耍是儿童成长和身心愉悦发展的基础。孩子在成长阶段,对外界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父母们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想象,陪伴引导孩子在玩耍中,学会逐渐探索,认知世界。
2.教孩子学会诚实。要成事,先成人,先引导孩子建立诚信的品质。孩子犯错是常有的事儿,通过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受到教育,进而有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3.共情让孩子能友善对待他人。共情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第一步。父母要做的是,用共情心去接纳和发掘孩子的世界。有共情的爱,才能帮助孩子更完美自在地成长!
为什么你的写作不算积累?来源泉特区写作系统特训营,我们一起输出1000张知识卡片,建立系统思维,打造一个随时随地可调用的知识体系,还能赢取109000元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