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可能重新认识自己认为已经了解的事物(8.23)

1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研究》中反驳了“因果关系”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的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2个人世界里,他高估了自己的专业和判断。在卡尼曼的研究里,对自己的高估外加对外部意见的低估,令我们的决策判断远没自以为是的那么靠谱。

3埃皮克提图说:一个人不可能重新认识自己认为已经了解的事物

4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尽快作出决定,以此消除怀疑的倾向。

5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
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
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

6怎么处理随机性,方法是保持批判性的开放心胸,而且不以改变看法为耻。他到处宣称自己容易犯错,却仍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因为他晓得本身的缺点,其他人却自视甚高。他了解波普尔,也过着波普尔式的生活。

7波普尔表示,科学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严肃,世界上只有两类理论:

一、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已知为错误的理论,称之为已被证伪(已遭否证falsified)。
二、尚未得知错误或者尚未遭否证,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

8塔勒布对波普尔下面的名句推崇备至:
“这些人有大胆的观念,却对本身观念的批判不遗余力;他们设法要了解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使用的方法是先了解它们是否可能无误。他们大胆推论,然后极力尝试推翻本身的推测。”

9王尔德说:“想象是模仿,批判的精神才具有创造力。”在数字时代,在金融时代,在复杂时代,试错和证伪,是弄潮儿们的利器。

10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达利欧在《原则》一书的“导言”开头就写到:
在我开始告诉你们我的思考之前,我想先说明,我是个“愚人”,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

11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12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

13“我们满心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这份信心建立在一个稳妥的基础之上:我们最大限度地忽略自己的无知。” 丹尼尔·卡尼曼如是说。

14达利欧强调道:我犯下的代价惨痛的错误使我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从“我知道我是对的”变成了“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15些错误让我养成了谦逊的习惯,我需要用谦逊平衡我的勇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