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边界》之大脑的可塑性

压力,就像一个奴仆,跟随着每个人!人不可能没有压力。实际上,人一来到世上就会承受压力,压力似乎成了人所有的资本,成了人们共有的话题。

为了了解为何压力感是我们大脑的一种基本反应,我将追根溯源,深入了解“边界”间的联系和冲突之处——压力和情绪。

大脑左侧主管的是心理活动和思维意识,而右侧则负责确保生存的活动——尤其擅长主管情绪。1

因为我们知道大脑的正常运作模式,所以有某些例外的状况我们也不会视之为失常。这就是大脑的可塑性。

就像掌握技能,纯粹一些,就只是掌握技能,大脑建立了新的联结,能促使大脑更灵活。而不要功利性的赋予技能别的象征,这也是一种“边界”。

大脑可塑性唯一的缺点在于我们使用这种可塑性的方式,虽然我们可以创造新的神经元回路,但大脑却并不能真正识别我们所认为的好坏,或者有用没用的事物(按我自己的习惯)。是的,我们可以培养新的习惯,但这些习惯可能是有害的。不幸的是,我们大脑中不好的想法,也是每想一次就加深一次的。任何习惯的上瘾,都是大脑因为我们行为的方式而产生改变的另一个例子,而且,有些习惯是对我们有害而无益的。焦虑和恐惧感的发展也是一个例子,不停地去练习焦虑和恐惧这种无益的行为模式,导致大脑发生了变化。

这一章印象深刻的就是:焦虑”和“失望”视作正常的情绪反应,而非情绪失常的表现。我更愿意认为,这两种情绪的产生是大脑正常传递信息的结果,不幸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未能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