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儿》

去年在北京遇到纪元老师的时候,他说他的新书已经在印刷厂了,马上就要上市了,他说这本书因为手帐达人王梦颖的插图,十分小清新。于是我就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书的上市,还获得了出版公司的赠书,其实我想说不赠我也会自己买的,我可是纪元老师的真粉丝。

认识纪元老师快6年了,纪元老师出书,我用脑子想这本书一定是这样的:

1.绝对没那么多大道理,纪元老师很少讲讲没用的废话和看上去无比正确的大道理,而且不会教你打鸡血,有些话说的直白残酷的让你想哭,但是你又不会对自己失望那种。

2.书的可读性肯定很强,就是很流畅,有纪元老师特有的京味幽默,读着不累,你看书就感觉他跟你坐胡同口聊天一样。另外纪元老师是培训师,顺便把自己搭上一起表扬,培训师怎么写文章呢,一般一个观点他想的一定是怎么让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的更明白,怎么举例子说,简单说,再难的大道理也得讲的浅显易懂。

3.观点一定很独特,我感觉他在书里一定会质疑一些观点和方法,然后找一些更接地气的方法,也有可能这些观点会被群起而攻之。

以上都是我瞎猜的,but,读完纪元老师的书以后,我发现我猜的一点也不差。

这本书前面是和时间管理有关,后面和习惯培养有关,两部分观点和方法都很独特,今天只说三个收获和行为改变,书的内容大家感兴趣就自己看吧。

第一,关于时间轴与时间段

纪元老师在一开始就讲了时间段的概念,现在各类日程表都是以小时来区分日程,但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规划是一种看上去无比正确但是又漏洞百出的方式。举个例子,每天6:30-8:00这一个半小时可能是你和家人一起吃早餐一起相处的时间,中间有可能是你6点半醒,爱人7点醒,孩子7:30醒。然后8:00-9:30这段时间你在路上到公司,送孩子,9:30开始工作各种乱,各种打扰,直到10:30才能稳定下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人的早晨几小时,如果单纯的按小时,就会很别扭。

其实日程表本身没问题,因为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元,但是如果每个人很机械的以这些时间单元来去规划,就会发现执行起来很困难。

这点让我很受启发,每个人自己的日程都是不一样的,找出自己的时间段,就可以灵活安排,尤其用在现在的我,特别合适。

今年1月开始,我使用竖写周记本连续记了两个月的时间日志,我以前从来不记这么长,但是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摸索出自己时间的规律,也就是自己的时间段。我一直觉得最近这一年时间没有太大规律,记录时间日志却发现确实是有的,就是变化快,比较奇葩而已。

通过记录时间日志,我就很清晰的看出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在哪里,哪些时间没利用好。虽然我的时间现在很乱,但是却在一段时间很规律。

这时候时间段的概念就很重要,知道自己一个时间段做什么,环境是什么,周围人的状况是什么,就更容易分析清楚。例如我家福每天晚上9:30睡觉,7:30起床。半夜视心情适度折腾,夜奶,撒泼等。她折腾少点我就能多睡会儿,运气不好一夜无眠。而且经常变化。

这两天一分析,最近我可以利用的时间可以是9:30-10:30这段时间,福睡了我可以利用一小时时间干点什么再睡,不要太晚,有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写文章的时间就找到了,以前我说我没时间写真的是没找到时间写啊!这就是分析时间段的好处!再想想当年苦练手机码字多么有先见之明。

这点无疑是最最最大的收获了。对每个人来说,千万不要去机械的模仿别人,人家五点起床写作你也这么做,人家四点起床你也这么做,结果人家四点起床的人8点半的时候已经工作三个多小时了,8点半到9点半睡觉1小时,可能那时候正是你上班的路上或者到公司开工了,少这一小时,一天都萎靡不振,第二天再也起不来了,然后挫败感增加: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四点起床我不可以。哎,何必呢。

第二,一日之计在于昨晚

这句话是以前我的经理说的,当时不太懂,但是看完纪元老师的书以后基本是顿悟了。纪元老师作为一个一年中200天左右4点起床的晨型人,他提到每天早晨起床时间要在前一天计划好,每天状态不一样,一定要调整。第二天早晨做什么,一定要在第二天晚上计划好,哪怕是玩,这点很重要啊!想早起,前一天晚上的工作一定不能省。

这又是别人不知道的奥秘,想要早起,前一天晚上的时间做什么很重要。明天早晨做什么,几点起床,早晨吃什么,都规划好。早早起来却没规划,白瞎。

这个思路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思考后决定把晨间日记放在晚上写。一来我是觉得写了六年晨间日记了,晚上应该也不会太负面,另一方面也想早晨抽不出太多时间写,与其这样,晚上写就好了,顺便把第二天的三只青蛙提前列好,第二天做什么更清楚了。

尝试了半个月,感觉效果还不错,其实写习惯了,发现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格式上很多内容都是写当天的了,和以前不太一样,自己的日记自己做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第三,关于碎片时间

大家平时的理解,什么是碎片时间?等车,通勤,出差,其实不是。这些时间如果你已经计划好,就一点不会碎片,反倒是两个时间段切换的时候,容易产生碎片时间。

碎片与否,同时取决于环境,人,计划等条件。

说的太对了,有时候整块时间被迫被别人打的粉碎的时候是不是特想坐飞机,候车室等车或者坐火车。早晨10:00-11:00,被同事咨询,领导布置工作任务,客户电话啰嗦,一小时看似坐在办公室哪里没去,实际时间被打的粉碎。做高铁2小时,手机收起来,拿出纸笔写课程大纲,演讲思路,2小时至少三个番茄时间有木有?

所以碎片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要一概而论。

说说各种方法论

其实时间管理,就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过程,方法有很多,不是每个都适合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目的就好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金庸笔下武林还有各个门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独门功夫,每个门派都说自己天下第一,其实跳出来看每个门派也都有自己的弱点。我们找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你找到了,一定会有人说,我不是这样的,也有人说我就是这样的。这种争论其实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知道这点,就认真搭建自己的系统,把适合自己的方法吸纳进来,不适合的丢弃掉,不断修炼,你也会自称体系,这也是修炼的最终目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书单,准备重读。发现自己顺手拿出来的都是时间管理类的,例如上周刚写完读书笔记的《小强升职记》,这周...
    敏而好学de敏阅读 5,701评论 10 24
  • 2018年1月1日 第五遍 ①人生不同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管理自己来学习。 时间同样也一样,在小白之初妄想用牛人...
    L雁小七阅读 2,629评论 0 1
  • 北方的天气是真够冷的,还没有供暖,对于身体有疾病的人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就是难受的无法自拔!一向喜欢热,不...
    静如初夏阅读 3,184评论 0 0
  • 春节——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每到这段时间,男女老少必要换新装,踏新鞋,串亲访友,每年相仿,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春晚...
    嫣然如故阅读 3,211评论 0 0
  • 再多感慨 诸多经历 抵不过你一句 我在
    Spider_jin阅读 9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