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下笨功夫 臻于佳妙境
陈树东
常言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虽是寻常之事,但棋中不乏生活哲理,亦不乏人生哲理。围棋中的本手、妙手与俗手,就颇具启示意义,让人感悟,引人思考。
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是基础,是根本,也是常说的笨功夫。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先从本手开始训练。正如本手的时间长了,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凡事若能始终不忘基本功的训练,抓住了根本,笨功夫下得到位了,经验丰富了,积淀变得丰厚了,相应的认识、素养与能力自然就能慢慢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技艺就可能由本手层面跃升到妙手层面。这种质的飞跃,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没有最基础的本手量的积累,哪会有妙手质的飞跃?又哪会有相应的素养与能力的大幅提升?
在跃升的过程中,最笨的办法住往也是最好的办法。这种笨办法,反对各种形式的投机取巧,反对各种形式的所谓捷径。最笨的功夫,往往能出最好的成绩,因为目标专一,因为心无旁骛。这样的情境,往往容易激发人的大智慧,引发各种奇思妙想,从而妙招迭出,妙手不断,以至令人叹为观止。古人云,大巧若拙。拙中寓巧,拙极而巧,即是如此。那些不注重磨砺基础而一味投机取巧的做法,那些痴迷走捷径的情形,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基础不牢,必然后劲不足,甚至地动山摇。基本功不扎实,又热衷于追求妙手,不但难以走好,而且难以走远,即使有一时的所谓成绩,终究会落于俗手的尴尬境地。所以说,凡事如果不勤于打好基础,那么追求的目标愈高,就愈可能是空中楼阁。
这种本手式的笨功夫离不开多次的反复与长期的积累,这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前提,也是提高技能干好工作的正途。面对任何事情,只有多次反复,长期坚持,不断积累,方能悟出其中的关键、窍门和奥妙,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从而不断接近甚至成为妙手。那种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式的做法,只是流于事情的表面,根本无法深入内在去理解其中的关键、窍门和妙处,更无法把握窍门,如此,技艺自难精进,本领自难提高,妙手自不可得。所谓窍门,即是妙道。如若胸有妙道,自会生出妙招,自会成为妙手,也自会臻于妙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道理即在于此。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页一页地看。窍门或曰妙道的获得,离不开多次重复和长期积累的笨功夫。
凡事做得多了,练得久了,慢慢地自然就熟了,而后熟能生巧。巧妙巧妙,由巧入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认真操作过成千上万次,功夫真正练扎实了,则熟能生巧,能力提高,就有可能逐渐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妙手,成为一流的高手或真正的专家。古时卖油翁技艺精湛,令人惊叹,唯手熟耳。而今那些各种岗位上的工人和各类民间艺人,由于日复一日地千百次地操作或练习而成为各个领域或行业的熟练工人和能工巧匠,有的甚至成为了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熟能生巧,进而由巧入妙创造提高?华罗庚说,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此言得之。
总之,生活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重视本手,多在基础上勤下笨功夫,长期积累,努力坚持,不求一步登天,自能远离俗手,行稳致远;自会熟能生巧,由巧入妙,增长功力,渐入佳境,进而成为自如创造的妙手,臻于佳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