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来店购物的老顾客感叹,人情往来真不容易。腊月这个月有三十天,有二十处人情要送,碰到好日子一天忙不过来,要去几个地方喝喜酒。
旁边另一个人也感慨自己人情网不是太大,一年忙到头,就送人情这一项就占收入的一半了,有些亲戚朋友就是爱热闹,一丁点沾喜庆的事情都要请一次客,他讲他家一位老舅这几年,几乎年年请客,第一年儿子结婚,第二年生了孙儿,第三年孙儿过周岁,然后又是旧房推了修新房,连着几年去他家送礼,不去送又不行,别的亲朋都去,唯独自己不去,显得自己不要人情世故似的。
农村里有些人真喜欢请客,不知道是爱热闹呢,还是想请客赚钱。
我们开店,腊月是最忙碌的,最怕别人腊月请客了,送礼是次要,关键是没有功夫去做客。
晚饭后,刚闲会儿,老公的弟弟弟媳来我家小坐。闲话了一会儿家常,弟弟欲言又止地问老公,说和他商量一下,明年六月他小儿子年满十二周岁,想请几桌客,但六月天气炎热,自己明年又要出去打工,六月又回来请客,来回车费不容易,想将儿子的生日提前做,正月间请几桌客,这样是否可行?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公有些冷淡地回应他,他的事情要他自己作主。然后朝我使一个眼色,意思是叫我别管闲事。
他当哥的都不附和给予意见,我这个老公口中的外人更是不会掺和了。何况他们其实主意已定,只是想询问我们一下而已。
我记得那一年大哥的女儿也是做十二岁生日,请了一些客,嫂子娘家的堂哥堂弟都来做客,好不热闹,头天晚上就来住下了,晚上闲着无聊几个人打牌,其中一个堂弟将送礼的几百元输掉了,第二天只好找他堂姐借钱送礼,那天客人不是很多,收的礼金钱除去伙食开支,只剩余了一点点钱,又被自己堂弟借去几百,哥哥嫂嫂很后悔,不应该请客的,自己忙乎几天,欠下一些人情债,等于白忙乎了。
这些弟弟他们应该也是清楚的,何况正月到餐馆请客,开销更大,弟弟家近几年也请了几次客,能收多少人情,真不知道他们的想法。难道是自己几年不在家,趁这机会亲朋好友聚聚?
我也不好反驳他们请客的理由,反正我也送不了多少礼,是能随他们自己去。弟弟弟媳见和我们商量没有结果,坐了会儿有些失望地走了。
在他们走后,老公吐槽他弟喜欢请客,自己又沒送多少人情出去,能收多少礼金。我劝他不要说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现在国家政策规定乡村干部除了父母去世,儿女婚嫁请客之外,其余一律不准请客,而且不能超过十桌,这就限制了一小部分请客风,但普通民众并没有这规定,许多人仍旧喜欢请客办酒席,也让一些不喜欢张扬,低调行事的人苦于应付这些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