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写作的一点思考

#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


近期我在思考学术写作(以文科为主)的特殊之处,以及具体的写作流程。

昨天读到了一段略显讽刺,但较为精准的描述:

学术写作的难点似乎在于,如何将很少的几个观点用大段的文字写出来,然后,又用尽可能多的术语和复杂词汇以及一些含糊不清的抽象词汇来掩盖这个事实。(亚当·罗宾逊)

这段话基本符合我长期以来对学术写作的感受。既然学术写作是这样一种形式,从它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去要求自己就会事半功倍。

我们看到这段话有如下关键词:很少的观点大段的文字、尽可能多的术语复杂词汇、含糊不清的抽象词汇

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先从理解这些关键词开始:

1、很少的观点

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在论文写作中,即作者对所写主题的看法。这段话认为一篇论文有“很少的观点”是没错的,我们不需要写太多。但想把观点写的深入透彻却并不容易,这需要大量阅读专业文献,对宏大学术走向和认知有系统、全面、较为深刻的认知。

启示:大量阅读总结观点和想法、形成自己的宏观认知、熟悉本学科的话语体系,这样写论文不仅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而且有分寸感。

2、大段的文字

你对学术的思考越深入、积累的知识与信息越丰富,越会发现知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论文本身不只要前后连贯、逻辑清晰、细节联络紧密,而且要精心地通过引用(赞同)、回应、反驳、补充等方式把这篇文章编织到整个学术话语当中。这是系统工程,当然需要大段的文字。

启示:每段文字都有核心句,其他句子一边进一步阐述它、一边编织逻辑网,这是个复杂的过程,绝不是为了凑字数。

3、尽可能多的术语、复杂词汇、含糊不清的抽象词汇

跟上面提到的原因一样,想要获得某种学科内部的有效交流,必须掌握一定的术语和抽象词汇,这样可以提高交流效率,同时也能证明你的知识积淀。如果说文学写作的功力体现在对文字的敏感和描述的精确上,则学术写作可通过术语、复杂词汇、抽象词汇等方面的积累展现自己的功力。

启示:我们平常要专门搜集和整理术语、并清楚地界定和理解它们。笑来常常说“所谓的聪明,指的就是一个人脑子里拥有足够多的清楚、正确、必要的概念,并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了足够多的清楚、准确、必要的关联”。其实所谓的学术能力也是如此,“毕业论文是你学术武功的总集合”(王汎森),你在其中能够自如驾驭的术语、复杂词汇、抽象词汇越多,当然是你学术能力的体现。以后读书不仅要读内容,而且要以词汇为中心去总结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武汉的风很大,顾凉歌大步的走在校园里,不再在人群里搜索那个人的身影。 昨晚翻了顾城的空间,才知道他已经回了海南,他...
    七七丫头1阅读 755评论 4 1
  • 编了你离开的现实的词 唱过了数不清的那些情歌 仿佛我的一切都那么伤感孤独 走在那条昏暗的路上看不到日出 想和你一起...
    吃干脆面不吃烤肠阅读 375评论 2 5
  • 文/雍万萍 暑温渐去的时候 我等你 月明星稀的夜晚 我等你 凉风渐起的时候 我等你 水映双影的河畔 我等你 我等你...
    频彩阅读 188评论 0 4
  • 重九寄怀 文/耕影 离愁佐酒醉犹伤 谁插茱萸就菊黄 懒拾重阶归一梦 卷云深处是吾乡 敬和 耕影兄•重九寄怀 ...
    缅华资讯网阅读 269评论 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