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

这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它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此书之前还看过其他几部关于生命的书,这本书可以说从头到尾的悲剧。

它不像其他小说有华丽的词藻,它只是朴实无华,揭示生命的意义。

书中蕴含了余华对苦难的理解、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慵懒的午后一个老人讲述自己的一生,恍如隔世。他说: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早年的福贵可不知这些理。一身的恶习,吃喝嫖赌在被二龙算计输掉最后100亩地后,变成一户农民,开始了坎坷一生。

当抓壮丁去当炮灰时,战场上尸横遍野,他死里逃生,支撑他的不过是家里的妻儿与年过百半的老母亲。

活着不过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那份真情。

闹饥荒的灾年,村里谁家都没有了粮食,野菜也掘尽,唯有树根来充饥。

村里人越来越少,每天都有拿着碗外出要饭的人。家珍被迫进城去爹那要粮食。那时候一袋米也是山珍海味,我们无法体会忍受生理极限的煎熬。

活着,不过是能温饱

当人选择活着时就意味着力量

人的不幸往往伴随着祸不单行...

此后儿子因抽血而亡,女儿流产而死,老伴久病缠身终离他而去。

真诚憨厚的二喜被水泥板压死,家庭支柱轰然倒下,这是承担家庭的不易。

苦根吃豆被噎死,凸显贫穷的无奈。这些无不摧残他的意志。

或许是忍受苦难,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没使他走向绝望和崩溃。

苦难来临才知生命的强大。

最终,福贵一人牵着黄牛,经历了人生百态的他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只为活着而活了。

余华曾在序言中说过,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写作,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

的确,余华把冷漠送给了福贵,让他经历了中国过去60年发生的一切灾难。又把愤怒送给了读者,一起愤慨命运的不公。

他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旧中国最真实的面貌。

由读者来批判旧制度的荒谬虚妄。

我想福贵的一生没有传奇色彩,只是朴实的农民形象的缩影,也可以说他是不幸的,他为了活着走到了最后。

他从富三代到家境败落。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无不摧残着他的意志,他所经历的,常人难以想象,他却坚强的活着。

人总是在经历一些生死离别才会巨变,他改了性情做了最本分的农民。随着旧制度的改革他坚强的活着,与爱人相濡以沫。

余华歌颂了活着,坚强的活着。

毕竟人活着,比什么都好呢。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的首页开始到2017年的尾页将要结束,希望2018,一切都好好的! 亲人好好的,朋友好好的, 爱人好好...
    墨者圣坛奇缘阅读 320评论 0 0
  • 多终端一致性并非完全相同。 每个人都心里都清楚,因为设备自身的差异性,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在不同的设备上实现百分百...
    鲜核桃阅读 1,996评论 0 4
  • L先森很喜欢肢体接触的这个感情升温方式,每次经过我身边,总要碰碰我身体,或挠痒痒,或抱抱,反正就是让人不能...
    三吉小姐阅读 221评论 0 0
  • 清明,祭奠亲人的同时,让人也不得不认识到:所有人的终点都是死亡。 虽是这样,闲暇时也免不了会思考:人生到底有什么意...
    余娜阅读 335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