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财商教育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书是在2020年7月看完,今天终于闲下来了,随便又翻了翻。

不知道为何,对于此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可以弥补我在教育孩子上的巨大心慌。

今天在《樊登读书》公众号上看到一个妈妈写了自己“灾难”的现状:儿子名校毕业后,本以为自己可以享清福了,然而这却是他和老公的灾难,儿子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利,高不成低不就,在家里昏天黑地吃喝打游戏,用钱都伸手找他们要,本来打算退休享受晚年生活的夫妻二人,被迫继续跟单位签订返聘合同,毕业两年了,直到目前还未找到工作,在家里“啃老”,她提醒大家不要步她的后尘,教育孩子,成绩不是唯一,对他的生存危机教育一样很重要。

作为中国家长无不认为成绩很重要,即使心理认为没有那么重要,但是行动还是很诚实,鸡娃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家长你追我赶,比谁家的孩子成绩好,报了几门课外班,生怕落后于别人。

对于这种状态我其实有点抗拒,因为如果我是孩子,我并不快乐。

你会说学习哪有快乐的,孩子懂什么,家长必须监督。

家长监督我非常赞同。但是我赞同监督的不是细节,而是战略大方向,以及他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节点遇到的问题,代替他学习和做决定时万万不可的。

这样的观点确实符合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有提倡做园丁父母...

事实上在践行这一理念的时候,父母是心虚的,我在这个路上行走,不能像成功者的心态那样淡定从容,仿佛我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孩子,生怕耽误了孩子应该发展的最佳黄金期。

于是我在其他方面规划,弥补我实施这个计划可能产生的“漏洞”,多维度打造孩子的生存竞争能力。

犹太教育式的理财观念和延迟满足,就是我的学习榜样。

除此之外,在父母的观念上,我愿意把孩子一生的幸福当作我规划的出发点,并不是考上大学,考大学时阶段性目标。

因为考上大学的目的还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本质上还是增加生存的砝码。

若以生存来判定教育成败,学习成绩真的不足以与它划等号。

反而成年人世界里的某些能力,才是需要培养小孩的:比如持续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

一念一世界,换个角度就可以释怀。

我告诉儿子:

妈妈的钱是妈妈的,我可以买来东西给他玩,但是这些东西不是他的,他长大了需要自己赚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告诉他只有他勤劳一些,多一些生存本领,以后他和他的公主幸福感就会多一些。

我告诉他,陪他长大是妈妈最开心的事情,妈妈愿意把自己习得的技能交给他。

妈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他就是妈妈最好的学习榜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