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学区房这个词语,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为孩子的学区房真破头脑,甚至不惜身负巨债,举家陪读,然而好点的结果孩子有了出息,算是真正的理想实现,大多数人还是挣扎在生死线,唯一的寄托就是这座独木桥。
我身边也有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打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双语国际幼儿园,报着跳舞班,画画班,主持人班,钢琴班等等,其实我想问,在报这些兴趣班的时候,你问过孩子了吗?
曾经在一个外语机构当过教师,很多孩子都是刚开始来时,比较新鲜的尝试了几下,但后来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我问过孩子,你们想学哪个,他们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你问我妈妈吧。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心里已经没有什么自主选择的权利了,因为没有所以也不会去做过多的挣扎,这样的孩子很多在两三年后反倒比同等孩子更惧怕独立和勇敢的做事风格,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本末倒置了
还有一个孩子,11岁,给他补过六年级英语课,一个心里年龄远比同龄人大的孩子,他不喜欢和同龄人说话,总是时不时问我一些物理,化学甚至天文类的知识,也许是因为特别的缘故,总是能让他在每一个机构,和每一个地方都脱颖而出,他口中常常说得一句话,不是你问妈妈吧,而是,“我可崇拜我爸爸了,他什么都会”。说起他的爸爸,其实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匠,很朴实的人,文化不高,但做事踏实,懂很多生活技能,爱笑,爱看书。每次暑假最后一天,我总要问问孩子们暑假都做什么了,大多数的孩童不是补课就是兴趣班加辅导班,唯有他说,暑假和爸爸一起去书店看书,看了好多好多,看过的书,就不用买了,这样会省很多钱。
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他说家里在农村,学校里没有几个孩子,所以也就没人上幼儿园,但他知道的却比平常的孩子都多,他说爸爸妈妈交给他很多知识,他最喜欢你的地方就是爸爸的书房,有很多很多书…
这一家人的生活并不是很好,房子也是租来的,但却总是给人很温馨,家里的生活就像麦琪的礼物里面讲的那样,爸爸在看书的时候,妈妈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织毛衣,做手工,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那些英文字母
一片安静的日子,逢年过节也会像书本里讲的那样,全家人一起做几样菜,妈妈总会一道一道的讲这菜的来源,营养价值,而爸爸和孩子总是最好的美食家。
没有汽车,但是电动车也是更环保的工具,常常会在路上看到他们一家人开车出去在美丽的土地上聊天,放风筝,遇到他们你看到的都是那种知足的温馨。
孩子说,爸爸给他把上大学的钱都攒好了,但是他更想让爸爸买一套房子,很小很小的就好了。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许孩子并不明白,你的前途才是爸爸最好的房子。他说自己要考北大,问我怎样才能考上。
我说:保持好你现在的样子,你一定可以。
这个孩子很幸运,幸运的是他有这样一个爸爸妈妈,他是学校的佼佼者,家里并不富裕,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这样的人,学区房只是奢侈品而已。
他没有学区房,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房子,但他依然走进来最好的学区,将来也会走进最好的高等学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守护好自己的书房,就是给孩子创造的最好的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