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Ⅱ五谷为养——大米篇

摘抄:

中医认为,大米性凉,味酸,入肺、大肠经。我们吃小米或者馒头的时候,多嚼一会儿,嘴里会觉得发甜。而当你嚼一口米饭在嘴里久了,你会觉得发酸。正因为如此,大米能够滋补肺、大肠,使人肺气足、肺津生、皮毛润泽、大便通畅。所以说南方人皮肤好,声音娇嫩甜美,都与水土特别是饮食以大米为主有关。

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在治疗大热、大汗、大渴的病人时,用一个著名的方剂叫作白虎汤。根据道家理论,西方色白,属于金,对应肺和大肠,代表图腾是白虎。白虎汤里面就用粳米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佐以石膏,专门滋补肺和大肠的气血津液。在治疗大病初愈、气津两伤的病人时,用的是白虎汤的变方,叫作竹叶石膏汤,同样是用粳米熬汤,加上党参等其他药物,同时补益脾和肺的津气。为什么不用善补脾胃的小米小麦呢?因为它们都性质温热,刚退烧的病人吃了,会助长体温,再烧起来。

有些北方人初到南方,因为吃惯了温热性质的小米白面,一吃大米就会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的症状。同样一些南方人初到北方,也吃不惯小米白面,经常会出现干燥上火的症状。这种体质环境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需要时间来适应或者需要使用中药配伍来调整。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在焖米饭的时候加一些香料,比如桂皮、小茴香、荜茇、高良姜等。我看到很多少数民族或者是外国人也有这种做法,除了调味以外,帮助消化是里面蕴含的真正道理。另外吃炒米、大米饭饭焦、煮发酵以后的醪糟,或者吃大米炒饭也都是缓解、平衡米饭寒性的有效方法。


感悟:

饭还真不能乱吃,为避免水土不服,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必须要和当地人的口味一样去吃饭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