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下班时间到了,单位的同事下班回家了。整个楼层就我一个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我习惯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读书写作。无意中从微信群一个视频,看到一个男孩,用他那细嫩的小手弹奏吉他,用充满稚气童音的吟唱,讲述着孩子的心声。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舞蹈她有深厚的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无语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
晚上睡觉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
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我只是个孩子啊
其实我也会调皮
我只是个孩子啊
给我多些拥抱吧
我只是个孩子啊
请给我一支画笔
我只是个孩子啊
让我为童年画出最美的四季
让我的童年再多些快乐吧
当孩子唱出“我只是一个孩子啊”,我的眼泪下来了。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听到这里,我们这些家长,我们这些老师,我们的社会,难道我们不心里发颤吗?这一句“我只是一个孩子啊”,重重撞击着我的心。
我们的孩子该需要怎样的童年?我想起了我跟孩子们共同经历的往事。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年,我走上了讲台,成了一位老师。
初为人师,我哪有什么教学经验啊?那个时候,大学也不怎么进行教学实习,我们一毕业就摇身一变,从学生一下子成了老师。
刚刚走上讲台,怎么去教孩子?怎么去备课?怎么去批改?没有人教我们。我就极力搜寻我的记忆,当年我的老师怎么去教我们;再翻看教参,教参上怎么解释。靠自己苦苦的摸索去教课去当班主任。
老是觉得自己还没长大,老是觉得应该陪孩子去玩一玩。下雪了,我带着孩子们走到学校大门外,我让孩子们排成队列,望着辽远的旷野,看着飘飞的雪花,跟我孩子们一起朗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风卷雪花,飘落在我们的身上,孩子们特别快乐,这才感受到《沁园春雪》的意境。背完课文,我现场布置作业:每个人跑着回教室,我看在路上谁采得雪花多。于是,孩子们撒欢着,跑着,跳着,去捕捉那飘飞的雪花。到教室,一道作文题写到黑板:“我掌心的雪花”,孩子们在兴头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写到:在这飘飞的雪花里,我捕捉雪花,我真的想变成一只白色的蝴蝶,在雪花丛中翻飞。
本来是我自己想出去看看雪花,没想到有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我突然开悟了,我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大孩子,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小孩子,我跟学生之间,有很多心脉相通的地方,这情境教学,这飘飞的雪花,真的是再难得不过的教具和教学情境了。没有忘记学生是孩子,我与孩子们心心相通。
结婚后的第一个春天,新婚的妻子想去我们家乡的蒙山去玩玩。我想,何不带着我们的孩子一块去呢。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班里的孩子的时候,教室里欢声掌声雷动。那个时候,我们这些老师也都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学校也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这样不允许,也没有什么出行的安全方案,家长也没人去干预我们的外出活动。班里的学生也都是些十一二岁的孩子,我们的队伍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高个的孩子带着矮个的孩子,有些孩子实在蹬不到自行车的脚踏,就从自行车的大梁伸进脚去,努力地蹬自行车。高个子的班长骑车带队,我骑自行车带着妻子殿后。这个自行车的远行队伍就这样出发了。那个时候,路上汽车特别少。我们的队伍还是比较安全的。20多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我带着孩子们沿着蒙山打柴人踏出的小路,一路爬去。累了,就坐在大石头休息,喝点山泉,吃点自己带的面包、馒头。这爬上爬下几十里山路,孩子们没一个叫苦的。孩子们小脸蛋被晒得红红的,但是特别开心。这是26年前的往事,现在想来,真是后怕,如果哪个孩子出点意外,等待我的将是什么呢?每想到这,我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可是,那个时候的我,单纯的跟我的学生一样,不知道害怕。好在我带着孩子们经历了这么一次安全的快乐的登山之行。
事情过去26年了,当年的孩子均已长大成人。有的成了部队的指挥员,有的成了大学教师,他们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经历,大都想到了这两件事。
就在今晚,这个小男孩的歌声让我唏嘘叹息。“我只是个孩子啊,其实我也会调皮。”听着,我有点心酸的感觉,如果我们的孩子,都不会调皮了,都失去作为孩子的天性了,失去调皮的天性,也会失去好奇的创造,更不会有探险的勇气。这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未来呢?我不禁想到,这会是谁的悲哀呢?记得,去年我去贵阳黔灵山公园游玩,包里有准备的面包、鸡蛋,当我正要给猴子们喂食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飞来的猴子,把我手中装有食品的袋子一爪子抢去,瞬间飞到树颠。动作之迅速,让我目瞪口呆。看看这些小猴,非常调皮非常可爱,天性十足。那老猴盯着抢食的小猴,似乎是赞许的目光。看着这树林间飞来飞去的猴群,我突然想到,难道我们这些大人,我们这些万物的灵长,还不如那些猴子的父母,千百万年的演变,难道今天我们都会退变到不如古猿不成?
我们看看我们的孩子,一个个架着近视镜,说话大人腔调,没了孩子们的活泼,是谁在抹杀孩子的天性?是谁在他们本该飞翔的翅膀上缀上石头?是谁让他们畏首畏尾,失去冒险的勇气?是谁在扼杀孩子的信心?人类发展到今天,有着多少冒险的尝试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走出森林的人,第一个使用火的人,如果没有祖先的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我们现在可能还过着饮毛茹血的生活。我们的孩子不需要禁锢,需要的是引导;我们的孩子不需要畏首畏尾,要的是敢于冒险与创新;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家长为他设计好的路,需要的是他们学会走自己的路。我们给孩子多少自由的空间,我们把一张张做不完的试卷压在孩子身上,我们把大人没达成的人生梦想给予于孩子身上。一会是英语,一会是舞蹈,一会是书法,一会是钢琴。好像这世上所有的东西,我们的孩子都需要学习都需要精通都得是全能全才。我突然觉得如果我们是这些孩子,那是多么的可怕呀!我们的孩子,他还是个孩子,他们在替他们没有成功的爸爸妈妈在补课在学习,他们这样的年龄能否承受如此之重?
看看我们的培训机构,各学科补课班、书法班、钢琴班、舞蹈班,所有的班都把功夫用在孩子身上,所有的班都在占有孩子们的时间,有的人在孩子身上打主意谋取财富。如果我们的成人把挣钱的商机放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这些钱财我们如何能心安理得啊!
“我只是一个孩子啊!”我看到那个小男孩期待的眼神,他需要画笔,他要画出童年的四季;他需要拥抱,他需要大人给他们鼓励;他需要快乐,他需要童年快乐的记忆。
我们不妨借用孩子的句式,“我只是一个家长啊”,我们自己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们何必给孩子这么多难以承受的人生重量啊。
借用孩子的句式,我们不妨这样造句:
“我只是个农民啊!”
“我只是个工人啊!”
“我只是个教师啊!”
“我只是个公务员啊!”
这个社会,最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人,普通的劳动者,我们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我们只是在自己的社会阶层里,在自己的人生定位,履行自己的人生职责。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生活内容。在孩子的阶段,他们需要长身体长知识,享受父母的关怀和温暖,需要人生的引导和鼓励,需要体验童年的快乐。我觉得孩子们已经向这个世界发出他们的呐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让孩子得到他们的人生阶段应该得到的人生历练和人生体验。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我只是个孩子啊,让我的童年多些快乐吧!”
孩子们已经向我们发出呼喊,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作为学校,作为社会,我们该作怎样的回应呢?
(写于2018年1月19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