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面向过程融合
导言
“面向过程”(Procedure Oriented)是一种以过程为中心的编程思想,以分解“某件事情完成所需的步骤”为出发点,来考察(和解决)整个过程的每一个部分。
在这一节,我们将根据互联网时代媒体接触用户的两个主要过程——传播和服务,来定义和分析其基本要素,以考察一个好的传播效果、优质的服务过程,是如何可能的。
8.3.1传播
传播是任何服务获得大量用户的前提,而服务是传播的最终目的。
在互联网营销界,有一个词语一直被人提及,那就是“获客成本”,它指的是一个应用或服务,要发展一名新用户,所需要金钱的多少。不同类型的应用和服务,其获客成本差异巨大。例如金融P2P,由于本身行业竞争激烈,用户又需要付出真金白银,所以获客成本达到了几百元之多。打车软件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为了让大家使用自己平台的服务,企业不惜投入上亿资金“发红包”,奖励用户帮助其“拉新”(即获取新用户),每个用户注册后能得到几十元,并且系统还补贴给拉新者几十元,这都是“获客成本”。
(图片:互联网领域获客成本,非官方统计)
有没有获客成本很低的“拉新”手段呢?当然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那就是依靠社交关系链、依靠人际间传播的力量,“口碑营销”。
2016年8月19日晚,互联网新型互助平台“水滴互助”获得了第100万个用户。平均一下,其获客成本只要2块钱,大大低于传统保险公司(包括线下销售、老客户销售等,成本颇高),也低于大多数互联网应用的推广成本,而且转化率(从看到推广信息,到最终成为用户或完成消费的比例)颇高。
除去对监管不确定性的担忧,此处我们从过程层面,讨论“水滴互助”是如何获得如此多的用户的?一方面,它的“玩法”(商业模式)本身就很利于社交传播——“互助”带有公益色彩,且契合了人们对未来生病的惶恐和追求安定保障的心态,在单笔互助花费不多的情况下(通常是几元、几十元每年),更容易选择参与,且这种“得了便宜”的心态,吸引着大量的转发和分享。
另一方面,“水滴互助”得到了创业圈的大量投资(估值3亿),且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资金监管,从“资本”、“政府”两个角度背书,让自己的项目获得大量认可,从而降低传播的难度,也就降低了推广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过程不会脱离事物本身而存在,互联网融合更讲求新事物融入社会共识,在社会层面得到公众认可。也即,被越多人认可的,传播效率越高、成本越低,而缺乏公众认知、社会共识的,则必定要付出“教育成本”。金融P2P、打车软件,乃至电动汽车、无人机,在作为新生事物出现时,要么无人知晓、无人尝试,要么充满了争议甚至误解,由此带来了很高的初期成本。
内容媒体在当中的作用,无论是初期的发掘报道,还是尝鲜的体验报道,或是批评和监督报道,都能够帮助达成社会共识、化解各种矛盾,推进新技术、新服务的推广与应用。
媒体是互联网与社会融合的主要推动力,传播是融合的重要过程。如今随着O2O(线上线下,商业与互联网融合)行业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更多服务、更多选择,同时也有更多困惑、更多不信任。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上,人人都能发声,公信力从何而来?答案是从传统生活当中来。政府、媒体在线下颇有公信力。其中,传统媒体作为公共议程的设置者、公共事件的报道者,其中立形象深入人心。支付宝、微信支付、滴滴打车……当我们的生活被各种互联网服务所建构,谁更“可信”?谁能“监督”?谁来“追问”?媒体的中立性正在成为新的互联网现象的推介者、现有互联网服务的监督者、死去互联网服务的反思者。我们看到了对滴滴打车与优步合并涉嫌垄断的监督报道,我们看到了对O2O安全靠谱程度的新闻调查,我们看到了P2P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件的深度追踪……互联网服务的个性化,越来越要求监督报道的跟进;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与社会传统进行对话、碰撞、妥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更是一种互相借力、取长补短的过程。
自媒体的出现,使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角度多样化,让传播得以在更多的层面发生。像“优步”之前开设的大量宣传其公司理念、生活方式、服务标准等的公众号,不同于媒体的“第三人称报道”,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自成一派、强力发声,吸引了大量用户。优步的广告都颇为时尚,科技感十足。广告也好、公关也罢,在融入生活议程的过程中,“优步”通过自媒体完成了品牌传播,推进着技术应用,正是大量产品和服务开设自媒体的典型代表。
(图片:“优步”公众号内容截图)
互联网媒体,也在通过新技术普及这一传播过程获得话语权。
我们看到,互联网媒体在传统领域的话语权正在增长——国外有赫芬顿邮报,国内则有澎湃新闻等媒体,他们在互联网上践行新闻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但是,要说公信力,这些媒体毕竟比不上BBC、纽约时报、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它们的资源更多、视角更丰富、笔法更老练。新媒体的突破口在哪里?答案是一切使用新技术的领域,目前是科技领域,将来有望扩展到金融、娱乐、影视、体育,乃至一切。
科技领域已经很少有“传统媒体”了,美国最大的科技媒体The Verge,隶属美国Vox Media传媒集团。The Verge通过测评科技产品、服务,获得了很高的公信力,在互联网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公信力极强。
金融界的新媒体,也在逐渐追赶上来。“雪球”是中国的一家“给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新闻订阅和互动”的新媒体平台。它在国内金融圈的影响力,应该已经超过了诸多传统财经媒体。是什么造就了它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是技术的普及。在传统财经媒体还在邀请嘉宾、登载评论的时候,雪球通过“人”与“数据”的结合,已经开始通过大数据筛选优秀操盘手、开户购买基金产品等。相比传统模式单一发声的“股评家”,雪球则是百家争鸣、以交易成绩论英雄。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平台的可信度,也就增强了平台的话语权。也难怪传统媒体包括第一财经、财新等,要往“数据+社交”这个方向转型,他们正在把握未来。
8.3.2服务
我们感知,我们互动,我们融入用户,我们融入生活,我们融入生态。互联网的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跨界融合、模式进化,都是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服务作为互联网接触用户的终极形式,汇集了提供信息(新闻、评论等)、提供体验(快乐、放松等)、连接线下世界的各种途径。那么,服务的本质是什么?
服务的本质是满足需求。服务的过程,就是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
我们都学习过“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它既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机遇。互联网能更好地收集需求,并更高效率地满足它们,这就是互联网服务与传统线下服务的本质差异。
在没有“触网”之前,电台绝不会想到自己可以成为电商。在如今的“阿基米德”APP内,汽车团购、演唱会组团观看、球迷组团观战等层出不穷。因为融入了买车、追星、看球的垂直人群,借助高互动性的互联网,媒体服务的边界正在延伸,创造着更大的价值。下一步,就看谁能更精准地发现需求、更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它们。
这是媒体的强项吗?也许是,又也许不是。“石榴婆报告”是一个提供“好莱坞娱乐八卦,英美最新影视讯息,外国明星街拍,时尚服饰搭配”的新媒体,通过公众号和网站提供信息。它触及了大量的人群,但是它若要卖衣服、卖电影票,也未必比淘宝、格瓦拉等专业平台更有效率——进价不低,人力很贵,盈利有限。
那么,服务的未来是什么?“石榴婆”们如何服务好自己的用户呢?
答案就是分工协作。服务的过程细分,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平台效应的体现。
“淘宝”是一个平台,但是它绝不自己完成所有的任务,而是由它独特的“生态系统”来完成。上游是各淘宝店主,下游则有快递公司,淘宝做自己最擅长的“技术平台”、“规则制定者”和“信用维护者”的角色,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态势”,剩下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服务。
只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服务效率和质量才能提升,成本才会降低。“淘宝”如此,媒体亦是如此。也许在阅读了本章的前半段以后,你会对媒体转型服务商的前景抱有颇多的幻想和憧憬,但是归根结底,我们必须记得为何出发——当融合成为一种目标而非过程,也许我们会迷失在自己前进的脚步当中。
互联网催生新的需求,互联网连接整个世界来满足它们。互联网催生新的媒体,互联网让它们与整个世界连接。从对象到过程,从传播到服务,我们恰好活在一个媒体形态极端丰富、媒体们既“术业有专攻”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精彩世界。开始享受吧,尽情融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