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爸爸去哪儿4》里面萌翻全场、圈粉无数的金句王阿拉蕾吗?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节目里对着实习奶爸董力说了这样一句话:“等我长大了我妈妈就把我嫁给你啦!”金句一爆萌化了无数观众的心,同时也引来了一些争议。一些网友怀疑这个情节是台本中写好的,阿拉蕾只是在背台本,还有一些网友称“父亲变男友”这个身份转变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里孰是孰非我不敢枉作评论,只是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小时候第一个想嫁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多少男孩小时候第一个想娶的人是自己的妈妈,甚至于在成年后寻寻觅觅的那个人,似乎在某些方面也与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相似。
正如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所提到的,儿童从三四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性别角色意识也慢慢增强。开始,他们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强烈的好感,比如女孩会说要和爸爸结婚,男孩会说要和妈妈结婚。这种好感实际上是孩子对性别角色和异性最初的一种认识和体现。四岁到六岁,他们便会进入“婚姻敏感期”。由此而言,四岁的阿拉蕾那句“等我长大了我妈妈就把我嫁给你啦!”就像我们小时候想要嫁给自己的爸爸、娶自己的妈妈一样单纯,一切皆源自于爱,因为喜爱而想要拥有。
在“婚姻敏感期”中,孩子们所说的“结婚”只是他们表达他们内心喜爱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去成人化,仔细地观察孩子,不难发现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想和某一个小伙伴玩,喜欢某一个小伙伴时,他们都会说想和他结婚。我家宝贝在四岁左右的时候,就经常今天要跟游乐场里遇到的小姐姐结婚,过两天又要和幼儿园里的小男生小土豆结婚,而且结婚的理由很简单“姐姐跟我玩的时候,一直让着我啊,我很喜欢她。”、“因为小土豆愿意跟我分享他的《西游记》,还帮我抢回我的玩具,他简直太厉害了。”之类的。
这就是孩子们的“婚姻”,既草率又单纯,作为成人的我们无需大惊小怪,甚至批评阻止。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婚姻敏感期旨在发现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儿童会利用这个时期去进行情感的探索,喜欢一个小朋友,追寻那个小朋友,被那个小朋友拒绝或喜欢等等一系列情感的体验,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关系是彼此相爱的,互爱是婚姻的基础。达不到彼此相爱,就可以重新选择,不会因爱而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
所以,婚姻敏感期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儿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为儿童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