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明白,夏至并不意味着入伏

今天,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说起夏至,相信很多人首先会想起冬至。冬至也就是交九的开始,往往代表着严寒真正的到来。

那么,夏至是不是就意味着入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夏至的出现,的确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无比。要不民间自古就有不过夏至不热的说法。

更有意思的是,夏至也是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然后,很明显地变短。


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夏至前后的几天,到了中午还可以看到立杆无影的现象。

具体成因也不是很复杂,因为这几日的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

不过,这种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能看到,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目前的中国,已经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身在这几个地方的朋友,不妨亲自体验一下。

要承认,夏至和入伏还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言说得好,夏至三庚入伏。充分表明入伏的具体时间是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或许有人询问,什么是庚日呢?

在历法中,天干有10个,所以每过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由于一年的天数不是10的整倍数,每年的庚日都会有变化。

万变不离其宗。每年入伏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一般都保持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每伏为10天。

现在明白了吧,夏至和入伏不但相差一段时间,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但不管怎么说,老百姓对于夏至的重视度从来没有轻视过。特别是北方人,始终有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惯。


还清楚地记得,每年的夏至,母亲总会亲自动手做出一份精美的凉面条。

面条是手擀的,煮熟后一定要过凉水。这种方式不但消除了滚烫,便于入口,同时还保持了面条的韧性,口感愈发的鲜爽。

至于凉面条的卤,也很简单。多是西红柿和鸡蛋,然后佐以黄瓜丝,荆芥,芝麻酱,辣椒油。共同搅拌均匀,当真是人间美味。

可惜,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回老家的机会不多,尤其在夏至,压根吃不到母亲做的手擀面。自己虽然能做,但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从夏至开始,天气也进入了多雨季节。不过多是阵雨,期间伴随着狂风雷电,雨量很大。虽然下的范围有时候比较小,照样能造成很多意外。


在北京,上海,河南等诸多省份,还会出现让人非常难受的桑拿天。哪怕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依旧汗流浃背,犹如在浴池里蒸桑拿。

起居方面,也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多休息,适量运动,更要保持好的心情,戒骄戒躁。如是,别说夏至,整个夏日也能轻松度过。对吗?(文/孙新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间过得好快,我们还在赞叹春光无限的时候,盛夏已经声势浩大地来啦,不是嘛,接连几天的高温,骄阳下,草木繁茂,生长旺...
    都市闲人_35da阅读 133评论 0 0
  •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
    浪花点点波阅读 544评论 0 0
  •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
    漢唐園阅读 276评论 0 0
  •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
    君人阅读 247评论 0 0
  •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古人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我们,一年中两个极端气候阶段。 今日是2018年入伏日,40天后出伏。 ...
    逍遥蜗牛阅读 44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