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教学思想(Teach Thought)研究机构通过大数据统计,发布了《2018年美国教育趋势》报告,揭示如今美国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20个教育发展趋势。
这份报告告诉了人们如今美国人最关心的教育话题和最热门的教育趋势,研究者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教育大数据,提炼教育热点和趋势。
那究竟哪些是最受关注的教育方式,究竟什么是美国教育所关心的趋势?报告从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中,按照满分是10分的分值从高到底排序,排出了以下教育项目:1. 成长型思维;2. 创客学习;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其应用目标分类法;4. 信息素养;5. 个性化学习;6. 项目化学习;7. 为了学习的团队学习;8. 混合式学习;9. 天才时光;10. 同理心;11. 教育技术支撑学生学习的适度性;12. 社会情感教育;13. 创新型学校办学模式;14. 机器人/编程;15. 多元评价;16. 基于脑科学的学习;17. 游戏化教学;18. 自适应学习算法;19. 移动学习。
从这些教育的内容,并非是一门学科或者知识,而是超越传统教育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技能。
在美国众多教育项目中,成长型思维位居榜首,可见其被关注程度极高。那么什么是成长型思维?该理论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通过研究,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认为,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孩子,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而拥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孩子,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Dweck将两种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mindset”)面对这世界的种种挑战和麻烦,你会兴奋还是丧气;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充满成长的可能?
成长型思维是指一个人相信他的基本特质,如品格、才能、智慧、天赋是可以通过努力而不断发展的。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屡败屡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面对考砸的情况时,他们会想:“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说明我还有提升的空间,找到不会的知识点补充学习,下次一定能考好。”
固定型思维是指一个人相信她的基本品质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才能、智慧、天赋等。
而拥有“固定思维”的孩子遇到困难会选择逃避、放弃,不敢关注自己的错误。当遇到考试没考好时,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想:“我不是学习的料,再努力也没有用。”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常常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把问题看作是成长的契机;而固定型思维则容易便显出消极应对的心态,不止自身停滞不前,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法面面。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习者相信他们能够学习任何东西。可能得奋力争取,也可能会遭遇一些失败,但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及毅力能够获得成功。而带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高水平学习者将开始避开他可能失败的情形,甚至会把没能完成的任务归咎于外在力量。
在学校里的老师,也会分为这两种类型的人。如果学校文化不支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构建,教职工中没有内化智力可以培养这一信念,学校就会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变得保守,墨守成规。成长式思维模式学校文化,其成员的思维方式是相信付出努力、动机、毅力以及在正确的教育策略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学校全体员工的专业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起始。
在学校中,一些没经验教师的教师倾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而有经验的教师持有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些教育者抵制这样的想法,即所有的学生能够达到高标准,而且天赋可以发展。其实,应该养成大脑具有可塑性的观念,我们的潜能与生俱来。然而,我们可能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领域拥有内在的强项和能力。对于那些带有突出的具体强项的孩子或那些被认为有“天赋”的孩子,他们的强项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学校里不应该有这种文化,你输我赢或我赢你输,而应该是没有“失败者”的话,全体人也能赢。有些学校选择采用校训的方式:“我们都能在和谐校园变得聪明”或“我们的努力是世界上最棒的”。这是在营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文化。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另一种方法是谈论一个人的情感会因为她的思考、态度以及行为而得以改变。智力可以发展,而且诸如幸福和移情的情绪也可以发展。训练能提升歌手的声音质感、运动员的表现或者数学家的成长,训练也能帮一个人变得更加幸福。
作为一个教师,做一个乐观的学习者对学生来说是有益的,因为这帮助他们准备好面对新的学习,对他们自己有能力做到感到乐观。而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令一个准备好迎接挑战、获得成功的小孩现在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