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月牙泉
骆驼停在了一座马蹄形的沙山的山口处,没下骆驼,我就听到了熟悉的田震略带沙哑的歌声。在喜马拉雅做了1346期的节目,反复的播音让我对背景音乐非常敏感。听到那似远似近似有还无的背景音乐,我突然笑了,和我想像地完全一样,我早就猜到了,这里的背景音乐一定是她。
看那,看那,月牙泉。
想那,念那,月牙泉。
沿山口的长路,一直前行,两侧的沙山也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有风韵,特别是在路两边、山角下的绿树和芦苇,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的映衬,蓝天的烘托,加上阳光的映照,沙山的金黄显得更加的明艳夺目。
路的尽头,右手边是一大片被脚印凌乱了的黄沙,黄沙的尽处是一片养眼的新绿,中间点缀着几个仿古的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的,如果不是我对其有过很多的考据,我还真的会相信这是哪个朝代的遗迹呢。
拾级而上,一组古朴雅静、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展现在眼前,所有的建筑,背靠着一座金字塔样高耸的沙丘,面对着一弯新月似的碧绿的净水,水中长有茂密的芦苇和被当地人称为眼子草的一种水草,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植物。
那弯新月就是我曾经多少次想象过的月牙泉。
听导游说: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长生不老肯定是虚妄之言,但百米清泉,流沙抱环,亘古飞沙,不为所掩,水光山色,相映千年却着实让人慨叹不已。
我倒不是怀疑自然的力量,只是这弯新月太完美了,完美的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我总以为这里多少肯定有人为的成份。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叫井,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我大胆的猜测,也许这泉曾经也只是一口沙漠的水井,为敦煌的人们提供着甘甜的水源,后来的时光,随着祁连山雪水的增多,党河水位上升,致使其溢出井口形成药泉,后人又以其外形名之为月牙。而且,其形状是天然?抑或人为,或许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这山光水色却真的让我怡性洗心了。
正象我没有看出鸣沙山的五色沙一样,我也没有看到月牙泉的三宝,不重要了,都不重要了,甚至,以往我最喜欢记录的匾额、碑刻也都不重要了。
我看到了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