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诺诺背诗《滁州西涧》,唐中晚期著名的诗人,韦应物所创。写景喻示非常出名的一首七言诗。韦应物,年轻时放荡不羁,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祖辈曾做过宰相,家境殷实。从小不受管束,没读过诗,没写过诗。可是后来,受到苏东坡,白居易,李贺,等大诗人的认可和赞誉。以至于我们在两千年以后,还让孩子们去学习,背诵。他的人生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成就呢?
韦应物,从小到大,都是顺风顺水,无忧无虑的,由于是官宦人家的孩子,所以前途也是一片光明,成年以后就被招入御林侍卫。皇帝身边的人了。就像清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一样,也是康熙身边的人。地位显赫。他是在成年以后,才开始学习,写诗的。而且他的诗,以田园诗为主,受陶渊明影响很深。为什么,不是独创呢,因为他从小没写过,没学过,没有自然天成的功底。但是,他的诗,在唐朝诗歌里的地位很高。成就很大。苏轼评价他“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白居易赞美他,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在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里,总能找到成功的秘密。完全可以不用靠才华安身立命的人,却因才华受世人景仰千年。我总结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是个真实的人。第二,是个不被束缚压抑的人。第三,文化的艺术感染力支撑了整个人的精神境界。
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大部分写人的诗,都是在描写中下层的劳苦大众。如《采玉行》《夏冰歌》。没有体验和感受这些生活,是创作不出来好的文学作品的。我们说,看一个人的素质,就是看他对待不如自己的人态度。所以,官二代的光环似乎没束缚过他。接地气的生活,给了他大量的创作源泉。
他有过一段放荡不羁的生活,简单点通俗说,就是喜欢夜生活。喜欢歌妓。一个人,是否真实,就是看敢不敢于直面自己的痛苦或者陋习。韦应物毫不隐讳自己的这些嗜好,而且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给了他扎实的创作根底。一个从小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了能成材,靠的其实就是自己。发现并且改变自己。认清自己的同时,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现在好多人,还是蝇营狗苟的活着,活在别人行为规范里,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所以说,能找到自己,并且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是多么难得可贵的事情啊!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坚实后盾。无论时代变迁,环境变化。韦应物的诗,受到很多诗人风格的影响,尤其陶渊明的诗,最后独自成为自己的风格。受后人景仰。我们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时候,不用别人的认可,也无需别人的鼓励。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的变化,精神世界真正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影响过你的问题,都不能叫做问题了。这是我读韦应物的诗最大的启发和感受。
希望看过的,记录下来!让生活充满感动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