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3天
原文阅读: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不该自己去祭祀的鬼,却非要去祭祀,这就叫谄媚;看见合理该做的事情,却不敢去做,这就叫怯懦。
启发思考:
此处短短2句话,却讨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和概念,一个是“祭”,一个是“勇”。
“见义勇为”一词就源于此处。简单地说,做符合义的事情、做该做的事是“勇”,拒绝不该做的事情也是“勇”,而该做的事不敢去做是“无勇”。“勇”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概念,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以后再深入探讨。今天重点来学习一下关于“祭祀”的内容。
《左传》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祭祀和打仗是古代国家最重要的职能。祭祀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先看祭祀谁呢?天地和祖先、也可以说祭祀鬼神。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人类与动物连续,地与天连续,文化与自然连续,就是常说的“天人合一”。人们认为,祖先(鬼)和神居住在人类社会的上层,上天和祖先是知识和权力的源泉,谁能控制和上天沟通的手段,谁就拥有了关于统治的权力。所以,这种手段必须由帝王亲自掌管。
在夏商周三代,帝王就是巫师的首领。他们掌握着与天地鬼神沟通的能力,掌管着祭祀礼仪,天子祭天是最高规格的宗法和礼仪。夏禹、商汤这些有名的帝王,都亲自主持重要的祭天、祈雨仪式,还能和神灵、去世的祖先相会。
我们知道,青铜器是祭祀礼仪的主要礼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是鼎,是王权的象征。宗庙被捣毁、祭器被夺取,就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彻底灭亡。周王室衰落后,新兴霸主楚庄王向周王使臣的孙满“问鼎”。王孙满当时的回答很得体。他说:周王仍然能用这些鼎,和上天保持密切的沟通。意思就是说,周天子还是拥有统治的权力。
除了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鬼是祖先过世之后的形态。祭祀祖先的权力,是由各个家族的族长独占的。祭祀祖先也有特定的礼仪规范。如果祭祖不符合规矩,族长就要被贬黜。
每个人、每个家族都有自家的祖先。古人相信,鬼神对献祭的食物,不是用嘴吃,而且用鼻子闻。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去祭祀的话,祖先是不会接受的。《左传》说,“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但是,在春秋战国以来,发生过鲁国替郑国祭泰山,郑国替鲁国祭周公等事情。这种“非其鬼而祭之”的行为,孔子认为是谄媚、无事献殷勤,可能另有所图。后来,“非鬼而祭”就成了拍马屁的代名词。
尽管,现代社会中,关于鬼神和祭祀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与先人的文化链接、与天地的自然和谐,社会结构井然有序,依然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依然需要从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营养。
参考书目和课程:
靳大成《论语通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