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摸清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对 “两弹一星” 这段历史的认知底数,找准传播的薄弱点与共鸣点,同时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精神的种子。2025 年 7 月 13 日,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两弹一星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宣讲团在聊城市先后参观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孔繁森纪念馆,让红色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焕发生机。首先,宣讲团成员前往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历史遗存与红色文化展区交相辉映,成员们在探寻运河兴衰的同时,也从运河承载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养分。运河千百年的流淌,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品格,这与 “两弹一星” 研制时期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通过参观,宣讲团成员深刻理解了 “两弹一星” 精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民族精神的沃土之中,为后续更好地诠释和传播这一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宣讲团走进孔繁森纪念馆。在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承载使命的实物前,成员们深入学习了孔繁森同志 “为国为民、无私奉献” 的崇高精神。孔繁森同志在艰苦环境中始终坚守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让宣讲团成员深受触动。大家深刻认识到,孔繁森精神与 “两弹一星” 精神中 “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勇于登攀” 的核心内涵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中,宣讲团成员进一步体会到 “两弹一星” 精神的时代价值,明确了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的责任与担当。此次参观之行,宣讲团从两个博物馆的红色资源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让 “两弹一星” 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更加清晰可感。这不仅有助于团队更精准地把握 “两弹一星” 精神的内涵,也为后续开展精神传承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团队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让 “两弹一星” 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为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养分,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为国家未来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建设者。
双馆研学路,精神永传承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孔繁森故居实景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历史图片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运河古城的模型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非遗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运船模型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古时典籍
图为志愿者驻足于红色文化墙前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运河流向图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孔繁森所捐赠的衣物
图为志愿者在参观国旗
图为志愿者合照
图为志愿者合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号召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