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有些事明明知道要做却迟迟不做,有些事明知不该做却做了。懂得道理再多也没用。
首先看这样一则文字:
熟人经济的成本是消费之前要去打听,比如我见过一个为了省钱的妇女安装家庭网络之前四处打电话问朋友认不认识移动公司的人,看她不厌其烦地一个个电话我都觉得累,觉得为了省那么点钱,浪费这么多口舌和时间值得吗?
反正她很闲,她有大把时间,她不在乎时间。
大概找到那样一个"熟人"安装网络带给她的正面效应高于频繁打电话带来的各种成本,包括话费、时间、好情绪的消耗等。
那么她为什么非要找熟人安装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她认为移动公司熟人会了解即时的优惠活动,给她节约安装成本;同时她认为熟人更靠谱,比如网速保证。
我在旁边看着她不厌其烦地打电话,似乎找不到那个所谓的熟人她就不联网了。
她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方式。在三线小城市,大到买车买房投资理财,小到生活细节,如艾灸、烫发、买衣服都得"找人"。
有时是刻意找的,例如上面那位安网的大姐,有时是无意中认识的,人不得生活嘛,例如艾灸时聊天,聊到烫发、衣服,你去哪烫的?烫的又好又便宜?那我也去!
哭笑不得。因为我经常这样干。我不愿花成本去比较筛选各家服装店,理发店。逛街或网上购物时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眼花缭乱,对质量和价格又没有底,心累啊
靠谱高效率,
这是1月25日(3天前)我在手机便签上用十几分钟写下的"论文",看起来没写完,也不像是论文。
当时是我与朋友感慨"找了熟人买衣服,好便宜"时随手写下的论证,因为当时朋友听到我说这话后回"这也是有成本的",激发了我的深入思考和说明白这件事的欲望。
朋友本身就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尤其这些年的成长使其"理性"和"逻辑"的一面更加凸显。无论什么事情在他那里都会变成有理有据的论证,"以道理说事",俨然成为他在我眼中的代名词。
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朋友像是一个机器人,行动像是程序设计好的,没有情绪,没有浮于面上的喜怒哀乐,没心没肺……no,朋友是有情有义的。
但是我们从大学到毕业一直保持着联系,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朋友很独特,在我所有的朋友中独一无二,除了他完全地理性与逻辑,还有我们真的拿彼此当朋友。当我感情用事的时候,他能铁面无私地批评我,当我没有动力的时候,他也会鼓励一下,既不置若罔闻也从没有矫情的废话。反倒我没能给朋友什么,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我自然意识到我的持续的成长,不放弃自己,不懒惰,甚至于与其一起成长是我能给予朋友最实在、最真诚的礼物。
为什么扯这么多呢?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一个小时后我要交007每周一篇的写作作业,而最近状态不好的我又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动笔。因为我不知道写什么。其实许久以来我不曾真正写作过。
所谓我认为真正的写作是有行文逻辑、有作者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后的输出,同时能给予读者其原来所不知的东西。能让读者把以前不明白的东西弄明白,这才是一篇好的有价值的文章。
而纵观我的"写作生涯",从幼稚时代的"有病呻吟"到后考研时代的"专业文章总结"、"复习打鸡血"到近两次"得到专栏的摘抄拼凑",我只能硬着头皮撕下这所谓写作的虚伪面具。看着战友们一篇篇持续输入的知识、技术、成长践行硬文,好生那个羡慕。包括我看到朋友在内的很多人都养成了规律输入、处理、输出的好习惯,在我看来写一篇原创文好难好难,在他那里一天两天就能出一篇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我看到的不仅是他的输出,更是那背后的耕耘、苦读、充实。
或许在朋友那里根本没有"苦"一事,就像在笑来老师那里没有"坚持"之说。他自得其乐,那是他的生活方式。你不让他读书、输出,他就跟谁急。查理·芒格随身携带一本书能随时随地读,沉浸在那样世界里的喜乐,没到达那里的人永远不晓得。
我懒惰着,急呀。心里惦记着:
007作业还没写,等会还要去艾灸因为昨天就没去,杨萃先英语课一直断断续续听还没听完,口语和听力竟还没正式践行,说好组一个每日说英语的群一直拖着,"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也是没有规律地断断续续看,"薛兆丰经济学课"涉及我的专业课复试,我却没有严肃地规律地学,买回来西方经济学那六本书到现在没动,想着过完一遍薛兆丰的课再去背,眼看着就要出成绩,对进复试没底气,这月初买的《查理·芒格智慧箴言语录》和英文版《原则》更是一个字也没瞧……拖延数不胜数,一团糟。
我是个懒惰的人吗?我到底是怎么了?
又是硬着头皮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我很懒,且一直是这样。虽然我在外行人看来似乎很有毅力一直坚持自己要做的事,坚持了四年考研学习状态的人其实从没有领略到生活的本质——我只得承认我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规划。我甚至不懂得怎么有效地阅读一本书,更别提如何有效复习一门考试科目,如何快速习得一项技能。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和周围的人比很上进,却是个行动残疾人,懒惰到无可救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对我最贴切的描述,竟还经常自以为是地推荐、督促、教育别人学习。
被窝里很舒服,懒得上厕所也要憋着。拖延到这种程度。于是看到朋友的突飞猛进我只能"望其项背",看到越来越大的鸿沟只能"望洋兴叹"。
别人每天进步一点点,我站在原地。
该做的我没做到,不该做的却做了。
明明知道胃不好,最近正在艾灸调理脾胃,吃冷的东西会使效果打折扣,我还是没忍住喝酸奶可乐,吃苹果辣咸菜。
明知道躺着看手机伤眼极大,还是躺在被窝里看得到专栏,明也知躺着学习就是没学。
明知道老坐着不好,自己颈椎有问题,还是坐着歪着斜着。
明知道乡村爱情喜剧一无所用,许久不看肥皂电视的我看到弟弟打开的电视屏幕还是坐下来跟个傻子似的边看边笑。
并非说生活不可有一点放松和娱乐,不是说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应该做所谓有意义的事,看了一点肥皂剧就是放纵、愧疚。
而是我希望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做爱好的、喜乐的事,而不是没心没肺地做事,无所计划地无休止地懒惰。
有计划地放松休闲和无目的地懒散糟乱是两码事。
玩要玩得心安理得。在我做好该做的事情之后。
昨天在李笑来的财富专栏中关于"你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和"认识坚持"这篇文章里,这样的令我印象深刻:
不论是学习一个知识,还是打磨一个技能,本质上都是要在你的大脑里留下“痕迹”。
但是你从开始的时候就给它赋予了太多的痛苦和坚信,那你的大脑自然会想方设法帮你抹掉这部分记忆。
所以想要不放弃,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我很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我磨炼出一个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
所以,你现在能明白了罢?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哄哄的努力,这叫什么?这是干脆停不下来啊!多有意思的事儿啊?谁敢拦着我我就跟谁急!
没有体会过这种快感的人,总是没办法想象为何对方可以“坚持下去”。
……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给他赋予的意义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能够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重要的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并且把它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
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不停地去做这件事。
……
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赋予了它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拿出一张纸去罗列,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相信我,这会“吓到”你的大脑(准确地说,是把那种你所需要的恐惧深深埋入你的潜意识),然后它就会在很多的时候自动工作了,催促你赶紧弄,否则它就焦虑,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
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某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中的一部分。
你可能并不知道,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胖子,很有可能发生的是,你会慢慢被“传染”成一个胖子。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现实。首先,因为你的朋友是胖子,那些胖子的存在会影响你对“肥胖”这个概念的理解;而后,更为重要的是,当半夜他们叫你出去吃夜宵,笑嘻嘻地说,“喝点啤酒呗”的时候,你会欣然接受……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这里我大段复制了笑来老师的原话。提炼一下,他说要做成一件事我们需要的不是苦哈哈的坚持,而是一在做这件事之前赋予其极大的意义并罗列做不成这件事的后果;而是去接触做成这件事的人。
对于我来说,一我现在做好写作这件事,学好财富专栏、经济学专栏,练口语,艾灸调理好身体最大的意义是考上研究生,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到一个可以结婚的对象(很实在),做不成的后果是考不上研究生会很忧郁迷茫,在小城里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人;二我的007战友和我那位很理性很上进的朋友就是我的正能量圈子。
尤其是我一直提到的这位朋友,虽然我提到他的"机器人",但这是对其理性逻辑的一个夸张描述,他的这些"机器人"的特性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那就是慢慢我也被培养地有理性有逻辑了。而且朋友是现实中我所见到的活人,我们都知道彼此原来的模样,我看着朋友一路走来。
这篇文章起初是应付作业,逼着自己自己写的,后来想控诉一下自己最近的懒惰,直到写着写着到朋友,又到我自己的反思,实则没什么逻辑框架,完全是凭感觉写的。感情到哪就写到哪。后期我会进行修订,可能最后的版本是层次清晰的。
我十分感谢我的朋友。开头那篇没完成的"论文"是我想跟朋友说清"熟人经济"这件事"一时冲动"而写的,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因为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我的"胡思乱想"写下来也不怎么有用。以至于当朋友说"期待你的文章"时我没敢回,因为那时我就不想写了。
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我自己很清楚。
我会把那篇论文写好给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