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经风历雪 、日晒雨淋 、穿河越山 、丛荒拾斋、妖拦魔阻 、 鬼劫怪抓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方能取其真经 。西行不易 ,只为普渡众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生也亦如西行 ,取经成佛 。
孙悟空于其中,可谓是勇气与智气的化身。起初只想着寻欢作乐 ,便建起了花果山、水帘洞 ,当起了美猴王 ,后又因为长生而求师学艺 。但一只石猴终会是与世道不合的 ,因为他是妖 ,妖,为四恶之一。入菩提祖师门下时 ,受师兄们欺负 ,被迫赶出师门 。归山后清净了一会 ,又被请去天庭 。孙悟空是石生, 有野性 ,有皮性 ,这与我们小时候还真像 。但天不容此 ,即使你本性是纯良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 ,将众神打的落花流水 ,那是我看得最爽的一章,后来我再也没觉得孙悟空法术与能耐达到那次那般强大 。就像长大后的我们 ,成年后的我们 。步入中年的我们 ……再也没了年幼时的天南地北任我行 ,青春年华时的天不怕地不怕为我最大 。最终 ,孙悟空还是斗不过天 ,强压山下五百年 ,五百个春夏秋冬 ,五百次花开,五百次雪飘 ,无数个风吹雨打日晒 ,谁又能耐得了这般折磨 ?这般落魄孤寂 ?他可是天生石性 ,粗野又纯粹的 ,但奈不过天 。我时常想 ,孙悟空那五百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 ?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他,真的会改过 ?真的会改变自己 ……???
五百年,监期尽 ,唐僧救出孙悟空 ,但孙悟空得做唐僧的徒弟 ,这是上天的意思 。孙悟空是感激、兴奋的 ,但我不知他心里是否有一丝的不愿意 。此时的孙悟空不再是大闹天空时的齐天大圣了 ,而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 。对,此后孙悟空斩妖除魔杀怪 ,一路上尽心尽意的保护唐僧 ,待九九八十一难 取其真经 ,妖猴终是成了佛 。
方许,孙悟空这一角色 ,正是象征着我们一生中的勇气与智气,他既纯粹又鲁莽 ,既幼稚又勇敢 ,似乎是青春最好的象征 ,在漫漫时光中一点一点褪去不返的纯与勇。
应到二师兄——猪悟能 。如大家所熟知 ,他好贪美色 爱偷懒又好吃 。出了家的他仍旧对世俗酒肉美色念念不忘 。猪悟能这一角色正如人一生中欲望 、贪念与惰性 。
使人印象最深刻的应是猪八戒偷西瓜那段吧 。猪八戒偷吃完西瓜 ,还不忘给师傅、师兄弟们带回来半块 ,但在吃完西瓜发现是偷来食时,师傅便开始责骂他 ,孙悟空真的要动手时 ,师傅却阻止了。不仅是这一次 ,不管哪一次是因为偷吃、偷懒 、贪图美色 ,甚至导致师傅被抓 ,只要孙悟空要动手打责猪八戒时,师傅都会阻止 。这是为什么呢?师傅就如同人最重要的总指挥官 ,他对八戒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原谅 ,就如人对自己惰性 、贪念、错误的原谅一样 。原谅自己容易,却很难原谅别人。我想,这是一般人常有的情遇。
猪悟能就如人自己的贪性、惰性易产生又易原谅 ,但在西行的路上,也终还是成了佛 ,一路上的磨练,也使其改了一大半。愿你历经一生西行之时 ,可轻淡些世俗吧。
三师弟——沙悟净 ,是西取队伍中最老实勤恳的,也是性子最为平稳冷静的一个 。他从不说假话。话语不多的他最多的一句便是“大师兄或二师兄 ,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与“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老实诚恳中有一丝无趣无聊 ,但这一无趣无聊的角色在我们生活中 ,正象征着我们的理性 ,理性时的我们是无趣的 ,但做出的判断往往却又是较为准确的。
而在整部 《西游记》中 我认为白龙马更象征着我们人的坚守与坚持 ,无论何时何地 ,遇到何种困境,白龙马都一直不放弃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以无怨无言去坚守和坚持,以超强的行动力去证明一切。
孔子曰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一个人最本质和核心的品质 。而《西游记》中身为凡人的唐僧 自始至终坚持着他的善意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 。
善良、正气 、勇敢、理性、 诚恳、坚守 ,再加上年轻气盛时的一点纯粹与鲁莽,和一些需要人克制的惰性与贪念 ,应该是一个人成长中较为全面的品性了。如何去坚守善美勇? 如何去与自己的贪惰散作斗争?这就需要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位西行者认真的思考和实践了。
人生本是一场西取的修行,愿你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见识了世上千奇百怪的妖魔,那份善良乃存,那份坚守永在,即勇敢又理性,留一丝贪念,让人生还可有所追求。西行路上,凡人只此唐僧,随行者不过人之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