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领域有个很有意思的词,MVP。这里的 MVP 不是指 MBA 的最有价值球员,而是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num Viable Product)。
01丨什么是 MVP
用唐韧老师《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的话,“ MVP 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开发出可表达项目创意、可用且能用于表达核心理念的原型产品 “。
举个例子,我们想要开始跑步锻炼,往往会先去购买比较好的跑鞋,各种比较纠结,然后选定了心仪的跑鞋。结果是跑鞋到了,热情也过了,发着家里展览一下似乎也不错。
这时候,穿着旅游鞋先跑起来,在运动量没上到一定阶段,其他担心都是多余的。旅游鞋就是 MVP 。
02丨为什么要用 MVP 思维
互联网追求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这就是 MVP 思维的体现。原因有两个:
一、互联网时代,环境变化过于迅速,市场机会转瞬即逝。等到大而全的产品开发出来,竞品已经开始跑马圈地了,黄花菜都凉了。
二、产品是否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大量的运营数据来支撑。MVP 开发出来,投放到市场中进行实际检验,然后根据数据反馈来优化迭代。这样产品可以更切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用户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大而全的产品,其实是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03丨用 MVP 思维复盘财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我在今年 2 月的时候给团队布置了一项任务,把财务区域化后的各职能 SOP 写出来。遗憾的是,这项任务一直到 7 月都没有完成。复盘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追求大而全,缺乏 MVP 思维。
任务负责人一开始和我探讨如何开始,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从一个个流程图开始画起;二是先搭一个职责界定的框架。考虑到当时的痛点是区域化是新的架构,各职能的责任范围需要明确和统一,所以我们选择了后者。
当时我们为每个职能列了一个表头如下:
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处理频率、处理要点、工作量化
上游:对接部门/岗位、对接频率、对接要求
下游:对接部门/岗位、对接频率、对接要求
第一复核人:复核人、复核频率、复核要求
第二复核人:复核人、复核频率、复核要求
好不容易初稿上来了,密密麻麻的字,并且描述过于笼统,并没有如设想中的界定清晰。然后我出了不少 Q ,然后回 Q 很慢,然后回的 Q 我还是不满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引导团队这样做:
MVP:先用思维导图或者简单的列表把各职能要做的事情界定,与团队达成共识;
迭代1:从底层开始,挑一项工作内容,先梳理一个 SOP 样本间,团队达成共识,我们的 SOP 应该长成什么样子,能不能实际应用;
迭代2:逐项的梳理其他工作内容的 SOP。
04丨写在最后
敏捷开发,快速迭代,互联网的 MVP 思维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我的公众号一开始也没想好定位,那就边写边想。从数据反馈上看,关于实际案例的文章最受欢迎,那后期就多往这方面去思考和写作。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用 MVP 思维去拥抱变化。
======== END ========
我是陈钢,在四大通过宵,在企业犯过傻,研究过准则,调研过业务,目前在一家连锁酒店任职财务总监。
我不是什么大佬,在这里,我会记录我的阅读心得和经验复盘,与你分享。 或许可以帮到你。
希望在这里和你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文章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坚持日更,原创不易,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