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万物生长。一株无以言语,却承载岁月更替。东南一隅,普陀山中,佛寺巍峨,屹立千载,香火袅袅起,氤氲山林间。
在这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有一种植被因其濒临灭绝而独树一帜,目前全球仅存一株,其濒危性不亚于国宝大熊猫。那到底是什么树种?长什么样子?为何会面临濒危境地?如今的生存现状又如何?
一、发现之旅
1930年,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岛上的普陀山中,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树种,这种树因其分杈的枝干像一对恩爱缠绵的夫妻,故被当地人叫作“夫妻树”。
后来,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科学调查后发现,这棵“夫妻树”是中国特有品种,并且,在发现之时,已经面临仅存一株的窘境,所以,相关保护单位立即启动保护措施,通过专业评估,将其列为“严重濒危灭绝”等级,并于1932年,由林学家郑万钧教授命名为“普陀鹅耳枥”,至此,这株面临灭绝的“夫妻树”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
二、普陀鹅耳枥
普陀山林中的这棵“普陀鹅耳枥”,长于慧济寺的西门前面,树龄已有200多年,属桦木科,鹅耳枥属,为落叶乔木,其树叶宽大,呈暗绿色,互生。
从这株原生母树的生长环境来看,它喜欢气候凉爽、土壤肥沃、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并且,生长环境周围长满红楠、山茶花、普陀樟、野苎麻等植物,形成混交营林的生长模式。
三、濒危原因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发现有这种树的身影,可是,由于多种不利因素,在发现的时候,已经仅存一棵了。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授粉率低
因为普陀鹅耳枥的花期成熟时间不协调,雌雄花期相差10多天才各自成熟,并且,花粉的撒发期很短,多集中于4-7月份,如若碰上大风大雨天气,会导致授粉率低下,进而繁育困难。
2,温湿度要求高
普陀鹅耳枥的种子在自然的生长条件下,几乎很难成活,因为它对土壤和空气中的温湿度要求极为苛刻,并且果壳过于坚硬,难以存活,进而繁育困难。
3,萌芽性差
如果将普陀鹅耳枥的枝干砍断,被砍断的部分很难靠自己的再生能力长出新的枝桠, 进而繁育困难。
4,人为破坏
人为破坏,无外乎砍伐树木和毁林开荒,严重破坏了普陀鹅耳枥的生长环境,造成植株日益减少。
四、生存现状
在发现之时,普陀鹅耳枥就引起了杭州植物园、舟山林科所、普陀山园林管理处的关注,为了加快抢救步伐,从1978年开始,科研工作者加大抢救和繁育力度,至今已培育出上万株。
1985年,上海植物园从普陀山引种2株,但是因为土壤等生长环境不适宜未能存活。1990年,江西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引种,很幸运,已经培育出50多株。并担任起向武汉、广州等地提供试验用苗的任务。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到目前为止,普陀鹅耳枥的保护区已经分布于全国多家植物园等单位,得到了很好地保护。
【部分参考资料】
《珍惜濒危树种普陀鹅耳枥》高维孝
《濒危灭绝的普陀鹅耳枥》张亚恩
《普陀遗孤鹅耳枥》张建国
《普陀鹅耳枥》俞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