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临时决定崖州之行,晚上还差几分钟时才买的27号早上的动车票。之前朋友一直邀请说城墙已经修好问我什么时候能下去看看,明天得好好把崖城逛逛,以前去过几次但都是很匆忙都没来得及好好去感受它的文化。
27日我们从东方出发9:19的动车到崖州站是10:17,出站口就有到古城门的公交车2元的票价。下了公交车壮观的城门就在眼前。
崖州古城是宋至清代城址,历史记载原是土城,南宋修筑时改成砖砌墙。后来文革时期陆续被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是2011年开始重修的,2017年10月主体完成修复,后期还要继续完成后续的修复。高大雄伟的城门上写着“文明门”,“文明门”原来并不叫“文明门”,它的修缮是有依据的。
首先,修复城楼“尊经阁”。按省文物局的决定,拆除两翼城墙“假古董”(1992年修成水泥花岗岩城墙),对城墙基址进行考古发掘,提供修缮依据。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2010-2011年由中山大学南海考古队,先后三次实地考古发掘,作出考古报告,交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化遗产保管所研究设计。对“文明门”城台真迹进行文物保护修缮,对两翼城墙基址,进行风貌建筑保护利用。自2013年开始,进行多次研究,调整设计,经费跟进等,至2016年恢复施工。主体工程与前后广场于2017年10月1日竣工,对外开放,历时7年。由于国家对文物保护管理和法规的不断完善进步。此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严格且较科学的修缮。作为风貌建筑,东城墙内将建成“城墙遗址展览馆”,供参观展览。然而,此次修缮也留下一些遗憾。“文明门”右侧(西侧)的内城墙,此次没能修复。原因是考古挖掘时,存在土地争议,无法找到北边际,没能做完。造成设计无法确定内墙位置走向。由于不能进行“建设性干预”,破坏原基址地下文物夯土。西城墙只做成半幅外墙体风貌建筑,内墙半幅无奈留给下次处理。崖州古城“文明门”及两翼城墙的修缮,恢复了古城八百多年的风貌,恢复和展示中国最南古城的标志,见证三亚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璀璨,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是海南省文物修缮和保护利用的成功范例。(此段来自三亚政府网)
新城墙顶上悬挂着黄底红边中间红字“古韵崖州”的棋子更是古香古韵。从文明门进入后是一座牌坊,正悬匾书“少司徒”,背悬匾书“世科”彰表崖州人钟芳父子两进士一举人的科名。文革时被强行拆除2006年按原样修回。
崖城孔庙,又称崖城学宫,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也称孔庙、圣庙、文庙,是一座中国最南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崖城孔庙建于明朝,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贤流接踵,善俗日兴。崖州学宫对地人文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里既是中国南端最具文化气息的代表,同时,也是佛教传播过程中重要的驿站,对于研究远离中原的海南岛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1994年11月2日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崖城学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瓦红墙的学宫在崖城老街也是一大亮点。
在学宫立碑旁边有一块下马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古时凡路过或进入孔庙及学宫,文官下轿武馆下马以示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崇敬,体现了孔子作为“万代师表”的庄严。
进入学宫的门叫“礼门”,儒家称“礼”为仁人出入之门,“义”为志士必由之路。推开大红木门进入学宫内院。
位于大成门前方中轴线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牌坊,各石柱前后均以石鼓夹抱着,此石牌坊为“棂星门”。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棂星即天田星,又名天镇星、文曲星等象征孔子可与在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门下。大门气韵端庄稳重,为学子们必经之门,让人心情顿然变得凝重。
棂星门往前是泮池和泮桥。泮池为半月形 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泮池作为孔庙水池的特有型制和专用名称,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 1、是儒家圣地曲阜泮水的象征,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 2、设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之意。 3、泮池、泮桥体现了礼制,蕴含鼓励学子跳跃龙门的殷切之情。 4、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这种设计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 5、泮池的设置,还增添了孔庙的灵气,优化了整体环境。泮桥是纵跨在泮池上的石拱桥,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形式体现。旧时,学子入学称为“入泮”。有将泮桥称作跨鳌桥的,意为跨过此桥,科举应试之时就能独占鳌头。也称泮桥为状元桥。
学宫内院两边是庑廊,左边供奉着黄道婆的雕像。这位少年被迫流落崖州,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称为著名的棉纺织家、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右边的庑廊的宫墙镶有20米长的石板刻字画长卷,有明清崖州地域图、崖州历史沿革、历史重修学宫记,以及崖州古城景观图和珠崖风景水南村图。长卷刻画得很详细让我们对崖州的历史一目了然。
走完长卷是冼夫人雕像。这座冼夫人的雕像跟我们以往看到披着铠甲的冼夫人雕像不同,这座雕像的冼夫人穿的是女装显现了她女性的一面。接着是厢房也就是原来的学堂,现在是展览着一些贬官文化,古代崖州是个偏远海岛,被贬的官员基本会被流放到这里。失意的贬官名士们在水南、在崖州兴办教育,启迪民智,纯化风习,为古崖州构筑起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成为在海南岛播洒中原文化的先驱。
泮池往前就到了大成门,大成门是进出大成殿的必经之门。金瓦红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左右为侧门。正门两侧摆一钟一鼓。
跨过大成门威武庄严的大成殿就呈现在眼前。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体建筑,是学宫核心建筑,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十九檀。大成殿的建筑用材硕大、雕刻精致,石檐柱、砖雕花窗、雕刻技法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实民国以后孔庙百年失修,毁损剥蚀,残缺不全,渐失原貌。1988年三亚政府开始不断的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崖城学宫恢复了大成殿、大成门主要器物的陈设,展示孔庙原有的历史风貌。大成殿恢复陈设有:孔子和“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塑像5尊及木雕神龛;十二哲人牌位;大小供桌、香炉烛台和各种祭器;主要乐器有一架16口编钟、一架24块纺馨、古琴、笛、箫、牌、大吊钟、楹鼓、十六戟架等。
大成殿的后方的祟圣祠是奉祀孔子父母及以上五代先祖的祠堂。
看完祟圣祠整个学宫也就走完了,学宫为崖州文化史增添了极为神奇的色彩,这里变成了既有学术文化承载的地方,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崖州人民。当地成立了诗联社、书画社和诗词楹联协会,在诗文书画创作极为活跃。还有每年8月底的学龄前儿童的开笔礼更是成为传承的重点。
温馨提示:崖州古城墙目前还是修复中暂时还不能上城墙,完全修成后可以上城墙。学宫的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早9点到下午6点,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