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妈妈的爱是什么味道(三)
——坚持第4天
一个概念“真爱行为”
什么是真爱行为?真爱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怎么样才算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呢?那就是接受和爱这个孩子本身,他是什么样子就爱他的这个样子。无论他长相如何,他的学习成绩高低,他是否聪明伶俐,无论他犯了什么错,我都爱他。
我对孩子的爱是讲条件的。自他上学开始 ,我对他的爱夹杂了太多其他因素和我的各种要求与需求。我希望他成绩好,我希望他作业完成的好,我希望他上课积极主动,我希望他能像我认为和喜爱的其他孩子那样。我希望他钢琴弹得好。我有太多太多的希望和要求。因为我无限膨胀的诉求,我对孩子的爱发生了变味。我一直以来自认为的爱,在孩子看来变成了诸多的束缚和要求,变成了捆绑其身心发展的缰绳。所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我想这正是“爱的味道”出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在文章《父母真爱子女必为之计深远》一文中写道几点,摘录在此,作为引导自己的导言。
1、父母真爱子女,必为之计深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以修身为本。要关注孩子心灵的发育,要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美德的种子,引领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父母真爱子女,必教其乐读书。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要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读好书,读经典,读有益的书,读圣贤书,使家庭成为书香门第,让孩子终生热爱读书。
3、父母真爱子女,必为之强身体。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要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4、父母真爱子女,必激发其兴趣。要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使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兴趣,贵在激励,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积极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好。而能够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一是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二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是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5、父母真爱子女,必养成其好习性。
6、父母真爱子女,必尊重其个性。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使孩子的禀赋与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孩子是自己在成长,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孩子成长有自己独特的路径。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特长,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培养孩子的人生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研究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学问。
7、父母之爱绝不是溺爱,也不是娇惯,更不是放纵。
8、父母之爱也不是包揽代替。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点风雨吃点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逐渐提高抗压力与抗逆力。如此培养,方能成就孩子的勇敢精神。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育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道路自己走。如此培养,方能成就孩子的自立能力。
9、父母真爱子女,必倾听其心声。倾听孩子的倾诉,倾听孩子的意见,理解孩子的情感,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痛苦,循循善诱,平等交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10、父母真爱子女,必遵循其规律。对孩子要管而不管,不管而管。管大事,管根本,管长远。避免专制式管理、放纵式管理、琐碎式管理、唠叨式管理、情绪化管理。有所管,方能使孩子立身正,品行端,有教养,有责任感;有所不管,方能使孩子有主见,有能力,有创新,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11、父母真爱子女,必为之做榜样。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融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12、父母真爱子女,必信任欣赏子女,培养子女的自信心。一个孩子经常被我们看成什么样,经常被我们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我们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1968年,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他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了一份名单,并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
12、父母真爱子女,必启发其自主性。孩子成才关键在自己,一个人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成就。因此,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上,把孩子当作朋友来看待,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
13、父母真爱子女,必待之以宽容和蔼。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家长要注意为孩子舒缓压力,而不是相反。要给软弱的孩子以坚强,给自卑的孩子以信心,给无望的孩子以希望,给苦恼的孩子以欢喜,给孤独的孩子以温暖,给不幸的孩子以幸福,给幸福的孩子以激励。
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长+好的家庭环境+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