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能力是什么?
阅读、写作和算数。
也就是说,所有国家,只要办教育,首先要教育孩子的就是这三种技能。一个正常的国家如此,一个正常的家庭也是如此。
基础教育阶段,国人一直很自豪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超强,中国甚至已经开始给英美等国出口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了。
这是一种虚妄的自豪。因为,所有人都在说数学的时候,大家都很默契地忘记了中国学生羸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能力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视野、胸怀、思维能力、抗压能力、表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人生的反思。
这些年,出国留学的人多了,我们对西方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回过头来才发现,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可能在数学方面强了很多,但阅读和写作,却彻底落后。这两方面的落后,会导致什么?很好推论。
美国波士顿附近的米德尔赛克斯中学,被称为“哈佛预备学校”,该校毕业生升入哈佛大学的比例很高,是典型的精英中学。这所学校入学考试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现场作文。
学生现场写出的作文,由资深写作老师现场评分。当问到他们何以如此大费周章时,学校的老师说:虽然现场作文为面试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我们认为这很值得。从一篇现场作文中,我们能看出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能从中看出一个孩子的人文修养和思维品质。这是我们能挑选到优秀学生的保障。
美国的高考,重点考察三部分能力:阅读(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这不是他们独家发明的,而是来自西方中世纪“自由七艺”的传统。
从一篇文章中能看出一个人的很多基本素养,是一种考察人才的黄金标准。这种标准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一直被采用,有趣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却被我们选择性遗忘了。
除了上面的说法,如果不说点写作对生活、求职具体的好处,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写作的重要性。贾森·弗里德在他那本著名的《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逻辑》一书中总结了很多大公司招聘员工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果你准备在一堆人中挑出一个人来做某份工作,那就挑文章写得最好的那个。
会写文章的那个人必然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路更清晰、更会沟通。
今天,选出这样5本书,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写作,关于清晰、简洁的自我表达。
NO.1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斯蒂芬·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斯蒂芬·金是“惊悚小说之王”,有很多人都是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知道他的。据说,有一阵子,美国电影院里卖座的电影,有一半都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
1999年,斯蒂芬·金遭遇车祸,卧床不起,利用这段时期,斯蒂芬·金认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写作生涯,写完了这本自传加创作谈。听世界一流的小说家讲自己的生平故事和写作经验,是一件快慰的事情。
写作是否必须有天赋,斯蒂芬·金的答案是可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练习。他开始写作、投稿之后,频频收到退稿信,每份退稿信他都用钉子钉在墙上,没过多久,墙上就钉满了钉子。
利用这些不断的失败,斯蒂芬·金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和积累,练出一身实用而不花哨的写作功夫。这种钉子钉退稿信的故事,在中国一位名作家的身上也发生过——贾平凹。
在这本书创作谈的部分,斯蒂芬·金提供了实用的写作技巧,很多都可以当作具体的写作指导意见来读,例如这些:
1.用“浮现”在你脑子里的第一个词。
2.通往地狱的路,是由虚词构成的。如果用动词可以描述某个动作,就坚定地删去副词和形容词。
3.没有时间读书的人,一定没有时间写作。
4.多写比少写好。
5.斯蒂芬·金自己一年读70到80本书。
6.学会写比喻句。
7.学会删改。第二稿要比第一稿少至少10%。
8.作者心里一定要有读者,始终会问自己:“我这样写他/她会怎么看。”一个心里没有读者的作者,文章不管怎么写,都是自私、矫情的。
NO.2
《我为什么要写作》 乔治·奥威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乔治·奥威尔最著名的作品是《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他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的这两个故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不好细说,但总有人畏惧它们。
传记作家伯纳德说奥威尔:正直、诚实、单纯、平等信念、简朴的生活、简朴的写作、简朴的语言,总之,他是一个几乎不顾一切立志要说出不受欢迎的真话的人。
评价他的这本《我为什么写作》,有一句话最合适。这是本奥威尔的散文、随笔集,收集了20多篇他的文章,但仅就书中的那篇《我为什么写作》,就值回这本书的价钱了。
很多作家都会写自己的创作谈,《金蔷薇》就是其中一本,但包括《金蔷薇》在内,很少有作家能回答清晰、中肯地回答“我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对于很多想了解写作这件事的人来说,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普通的像锤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鸡汤一点可以说,写作是提升自我门槛最低、最简单的方法。
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这本书中总结了四个理由:
1.纯粹的自我中心。大部分人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快就放弃了自己的个人意识,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压迫,为别人活着,忍受单调的生活。对于写作者而言,以自我为中心,写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这是每个想写作的人最重要的理由。
2.审美的热情。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不管是欣赏艺术还是旅行,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可爱、更加美好。写作就是一次自我审美的过程,调动语言和思维的过程,是一次反躬自省,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得到释放,甚至是救赎。
3.历史方面的冲动。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一会儿看看未来,一会儿想想过去。未来晦暗不明,历史也给很多尘埃遮蔽。通过寻找资料,通过写作来书里历史的脉络,可以尽可能近地靠近历史的真相,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享受。
4.政治方面的目的。奥威尔用他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向我们证明,通过写作,一个人可以笨拙又机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故事未必会带我们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却可以帮我们建立对美好世界的想象。
NO.3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马克·克雷默 温迪·考尔 中国文史出版社
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想学习写作,是应该向作家学习,还是应该向语文老师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向记者学习。
这本书做到了这样几点,值得让人阅读:
第一,牛人多。这本书是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聚集全美最杰出的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美国这个写作水准很高的国家,第一流的写作者基本上都涵盖在这本书里了。
第二,干货多。在一本书里,汇聚了从如何寻找一个好的主题,如何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如何塑造作品品质,一直到如何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这些问题全部涉及。
讲故事是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之一,这本书打的就是“故事”这张牌。书中反复在讲,讲故事是人类的活动方式,我们的童年由故事伴随,我们在故事中长大成人。
只有借助故事,我们才能回到过去,才能更好的生活在现在。因此,写作在这些牛人眼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挖掘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这本书的牛人们眼中,一本书首先是一个想法,其次是把这个想法落地,变成一个好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才可以谈自己的想法,抽离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把这些观点这些故事和我们生活的细节联系起来,这样才是好的写作。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精英且有经验的写作者,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想象力的群体是记者而非作家,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作家们尴尬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品可能是需要记者出身的人来写的,因为他们跟自己的读者距离很近,把自己的读者当回事,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在寻找故事,并在故事的框架里,不断延伸到种族、历史、国家各个层面。
NO.4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巴黎评论》编辑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由著名杂志《巴黎评论》的访谈内容编成的,虽然名字叫“巴黎评论”,但它却是一本美国杂志,1953年创刊。创刊号上,他们就刊登了著名作家福斯特的创作谈。此后一期不落,在杂志成长的几十年里,他们基本上完成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全世界最重要的作家的访谈。
这种作家创作访谈成了《巴黎评论》的招牌,因为汇集太多不同类型的作家,杂志把他们的访谈内容分出不同的系列:小说的艺术、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
这本书,得到《巴黎评论》的授权,选择了几十位作家的访谈内容,看他们的名单,如果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会不会怦然心动:
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作家们是如何写作的,本身就是个好玩的事情,例如:村上春树是喝着啤酒,看见一个棒球的时候突然想当作家,海明威是站着写作的……
作家们到底是怎么理解写作的,他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不是简单地在说写作,而是在说他们的人生。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在反复听这些伟大的作家聊自己写作生涯时,不止一次产生这个想法,这其实是本励志书。
NO.5
《风格的要素——英语写作手册》 威廉·斯特伦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谈到写作,很多人认为是不能教的,因此,在中国很少有写作指导的书籍。美国人跟我们的认识不同,他们相信伟大的作家不能教授,但水准之上的作者完全可以在掌握了基本要素、得到合理的训练之后成长起来。
这本《风格的要素》就是美国人这种认识的典型代表。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本书是美国流传范围最广的写作手册之一。美国常春藤高校将这本书当作写作教材,使得它的身价倍增,现在美国学生几乎人手一册。
这本书非常简单,总结了“11条英语用法的基本规则”“11条写作基本原则”。这些简单的内容足够简洁实用,翻开它可以按图索骥,利用最简单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写作。虽然这本书是针对英文写作的,但那11条写作基本原则,针对中文写作,其实完全是适合的。
这本书修订版中,有一位真正的大咖执笔参与修订——E.B.怀特。这位影响了《纽约客》文风的大作家,坚定了这本书中的写作基本风格,按照这本书的要求,我们希望大家能写出这样风格的文章:
摒弃一切冗余、模糊、无力、乏味的表达,写出真正简洁、精炼、有力、地道的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