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才是认识的前提。”
01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们总是不知所措地问我,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怎么办?我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怎么办?我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办?
这种找不到自我,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见识不足,不知道人生可以有多少种选择。
同事杨小旦是在小县城长大的,大学去了广州。大二的时候,她是她们系宣传部部长,有一次跟大一的干事聊天,两个女孩一个说要去国外念服装心理学,另一个要去法国学时尚与奢侈品管理,以后想当买手。
于是两个学妹就叽叽喳喳聊了起来,作为部长,她完全搭不上话。不仅她们说的专业她没听过,她们要做的职业她也没听过。
买手是什么啊,她只听过扒手和猪手……
很多时候,在我们做出选择之前,我们至少要知道有这个选择。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是死读书,很多人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没有出过省。
我们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
可是,眼界才是认识的前提。
有时候,我们从书上、杂志上、电视上了解到某个职业、某个生活状态,很向往,我们试图去做出某个选择,但我们不敢选。
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我们这代人,有几个大学生敢随便说,我以后就要去华尔街工作?要去BBC工作?要去宝马总部工作?
我们什么也没见识过,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国家都是很遥远的,对于未知的东西,我们都会很恐惧,很怯懦。
尤其是,我们周围还有很多人会唧唧歪歪,用他们那点可怜的小经验,给我们泼冷水。
我们本来燃起的斗志,瞬间就浇灭了。
(联想到自己:前几天和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聊天,跟她分享现在自己在上海的生活,我说时代发展太快,生活越来越方便简捷,什么都可以共享了,并和她开玩笑说以后老公是不是也可以共享,全程她都插不上话,聊天结束,她说,我是不是被这个时代抛弃了,擦,不是被抛弃,是你抛弃了它。)
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人生。
02
几年前,我采访过一个巴黎政治学院的留学生,他说他初中的时候是超级学霸,永远是全年级第一。
高中上了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这才发现,比自己牛逼的人有太多了。他第一次考了17名,整个人都崩溃了。那段时间他特别颓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
第一学期结束,他妈妈带他去了趟欧洲,逛了欧洲很多校园。
他特别喜欢巴黎政治学院,是那种欧式古典建筑,安静、学院派、贵族范儿,那段时间他本来很焦躁,什么都看不惯,但在这个学校待了一下午,在草坪上躺着发呆,他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
他当即就决定以后要考巴黎政治学院。
他特别跟我强调,他绝对不是因为当时看到一个法国少女,把上衣一脱,坦然地裸着上身,趴在草坪上晒太阳,而她的胸有36D(希望家长们可以把这篇文章转给你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他们会树立伟大的人生梦想。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后来他回到学校之后,再也不无病呻吟了,乖乖努力学习,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就全力备考巴黎政治学院。
现在回想起来,在他去法国前后,他的智商、知识和性格并没有任何改变,可是,他的眼界、见识和格局不一样了。
他根本不屑于跟班上的人竞争了,他要跟全球学霸竞争。
他再也不在乎每次考试那一分两分了,他在乎的是,巴黎政治学院需要他具备什么素质,然后努力去达到。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视野不同了,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都不同了。
那些我们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当我们接近了,就会觉得它们可能是够得着的,我们敢去追逐了。
虽然这个男生想泡法国妞儿的梦想没有实现,但他上这个学校的梦想实现了啊。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努力,我们是不知道还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见识和视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人生的高度。
(联想到自己:前几天周例会,我的女神老总给我们分享了维度,看待一件事情,你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是从自身的角度,可能你只是一个项目经理、股东、或者创业平台,那从用户的角度,你会从场地方角度出发,了解对他的帮助,从场景的角度,你又会想到我需要解决的任何问题和困难,从上帝的角度,你又会想到我的各级应该怎么布局和管理。角度也决定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