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具产业集群,看广东,聚于东莞,多在长安。
这里是一个在新闻媒体上被誉为“世界工厂”中心的毗邻区。
也是前些年在江湖上被称为有“莞式一条龙服务”男人天堂的地方。
这里更有职场上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
这是关于I君,张君的故事。
①
I君今年40岁,曾经营了一个贸易公司。
主要是代理销售某品牌的树脂粒子材料,
3年前,
因为一个占其公司营业额近7成的终端客户破产倒闭,
造成千万元以上的货款无法收回。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加上该行业国内代替性材料,
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并同台竞争及被围剿。
痛定思痛后,
尝试了几个其他品牌不同类型产品的代理销售,
经过一阵子的折腾,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反而因为产品线的不熟悉,导致判断失误连连,
市场的开发费用及营业活动的成本高居不下。
让原本财务已经紧张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看着已经接近坐吃山空的临界点,
何去何从的困惑及迷茫让I君两鬓白发陡增。
此时,一个微型企业老板的苦闷,无奈,
只有I君自己能体会到,但是也从来没有见I君主动的讲过及倾诉过。
人是孤独的,作为一个老板,是更加孤独的。
平日表面的光鲜下,只有他自己知道哪些是在强忍欢笑,
哪些是明知其不可为,而有望眼欲穿的勉强而为之。
看着公司账号上已经所剩不多的钱。
某日,I君召集公司的兄弟姐妹们,吃了散伙饭。
当夜,I君酩酊大醉,其他的人也大醉。
对于I君来讲,作为一个老板的时代结束了,
对于国内千万家中小企业的名录来讲,公司注销时只是少了一个数字而已。
生活还要继续,
一个已中年,但不油腻的I君,
如同曾经刚刚大学毕业时,又要面临着不确定的选择。
②
张君30岁,MBA毕业,有几年在外企工作的经历,
因其父身体原因,退居二线后;
开始接班家族企业的运营。
I君与张君已经认识多年,
准确的讲是I君与张君的父亲是挚友。
张君的工厂是做塑胶成形的,
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颇具一定规模。
工厂主营的业务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竞争异常激烈的电子消费类行业。
其中智能手机配件的营业额比例占据大半以上。
因为手机行业的特点就是每年几乎都有一个卖点。
导致设计变更的频繁,
造成工厂现有的设备无法对应客户新的需求,
公司的订单也因此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及困境。
③
张君的父亲在了解到I君的情况后,
经过见面沟通,
描绘了公司的发展规划及未来IPO的愿景。
也承诺会给予股份的配置(后来没有兑现)。
职位定位为副总经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人性。
职位的变化及身份的变动也是需要经历一番内心的挣扎,这更是人性,是必然的。
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
在面临着家庭生活质量被冲击的现实考虑下(I君妻子全职太太,二个孩子),
I君接受了张君其父的提议。
④
在市场风云突变下,
张君的企划是增加新设备对应客户的要求,
希望先把量做起来,尽快走资本市场(上市)。
可否?
I君经过慎重的观察,认为手机行业的设计变化太快,
若贸然的增添设备(设备若增加的少,接的订单必定有限,也不可能接到大项目),
到磨合到真正的能顺利生产,
这个周期会太长,
担心届时客户的设计又有了新的方向需求的话,
工厂将承受比较大的风险。
建议可先开发一些客户,把工厂现有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其次,
为了降低工厂的经营风险,
避免一个单一市场的需求大幅度波动对工厂的冲击,
其相关行业重点客户的整体营业额所构成的比例也要优化,
要逐步的调整到30%:30%:30%(理想状态),
即增加一些长期稳定的订单(如车载,医疗设备订单),
这样工厂的经营才会比较稳健。
张君反诘道:你说的开发客户也要时间。
我说的增加设备及磨合也花费时间,
但是后者是面对老客户,可预测性还是比较大。
就这样吧。
I君想再深入的谈些自己的想法,
说,那设备到位后,
若行业又有了新的需求变化,风险会太大的。
张君面无表情的说,怎么会?哪有那么快?
I君看到张君不可置疑的眼神,还想说点什么,但是还是放弃了。
公司就是朝廷,公司是有等级之分。
公司中权威的体现最好形式就是决策权的发挥。
如果不给别人做决策发言的机会,就会把自己做的决定看成是正确的,必要的。
曾经作为老板的I君,从张君的这个动作中看到了一个“富二代”的自负及虚妄。
⑤
一位朋友后来讲到:
一日,在东莞长安出差时,
就去了I君的办公室喝茶,
一是恭喜他有了新的方向,
二也是想看一下他现在这个公司的情况。
正在与I君聊天中。
一大腹便便(啤酒肚,估计有九十公斤),
中等个头的人(一米七左右)走了进来。
I君起身恭敬的说,总经理好。
---(对方没有任何的表情反应)
做了介绍后,
因为得知这位朋友也在相关行业多年,
张君就一起坐下来喝茶聊聊。
但是,近20分钟,这位朋友感觉整个谈话气氛很不舒服。
过程中,
在说到I君时,张君就是对其直呼其名。
而不是在职场中正常的(就算有的老板装,也装的很好,很到位)称呼:I副总,或者是:这兄弟,或:老I。
这位朋友观察到。
I君的脸色刚开始有点微变(应该是尴尬),但是逐渐没有任何表情了。
事后,
那位朋友说,比较诧异,比较不理解。
纵使是一位公司的老板,
但是在外人面前,
也应该给自己人最基本的尊重,而不是一味的体现自己的地位及NB。
特别是在面对比自己大10岁的同事时,
更应该予以基本的礼遇(这是国内,不是欧美,请不要对标),难道不是吗?
对于一个公司老板及下属的关系,
即使做不到彼此真心欣赏,也最起码要形成互相成就的基础氛围及环境。不是吗?
⑥
身材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讲话尺度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
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地位的人,
都是有着超级的自控力,体现在身材上,一般都是身材比较标准的人,
不会因为自己有钱就海吃海喝,放纵自己。
不是吗?
作为一位老板,讲话需要基本的情商及灵活性,而不是毫无顾忌的宣泄,不是吗?
⑦
张君个人的意志并没能让公司的业绩峰回路转,
公司的经营反而每况愈下。
张君工厂在添置了大量新设备后,
市场上的客户的需求又有了新的变化。
导致这些设备一直在空置着。
因为客户订单的锐减及动用了大笔的资金来增购设备,
张君的工厂出现了资金流动性紧张,
对其供应商的应付款项的时间也越拖越长,
甚至到了员工发工资都困难的地步。
⑧
I君之前所代理产品的那家公司,因为业务的扩展,
计划在广州开一个新的事业部,
主要负责广州周边车载客户的业务。
该公司领导获悉I君的现况后,
因为过往常年合作的基础,对I君的评价很好,
经过公司内部讨论,邀请I君出任新事业部的负责人。
虽然新的工作地点在广州,
离家比较远,但是经过与家人的商议及慎重考量后。
I君回复这边离职后,可以赴任。
⑨
I君提交离职书时。
张君仅仅只是表示了遗憾,而没有进行一定的挽留。
⑩
每个公司都有所谓的企业文化,战略,愿景,基业长青的梦。
但,人,是一个公司最无可替代的最重要的资产,
真正重视了这点,加强了这点,
才能有资格面对“弱水三千取几瓢”的烦恼及抉择。
若忽视了这点,企业的发展及永续经营基本上只是奢谈及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