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春寒料峭,我们一行五人,包括两位音乐艺术家冯果、迦陵频伽,奔赴热带巴厘岛。这次行程的目的是音乐采风,收集当地充满灵性的、以及古老的音乐,为迦陵频伽第二张专辑的创作提供一些灵感。
为了适应热带气温,我们在深圳机场就准备好了人字拖。飞行五个小时后,于深夜抵达巴厘岛机场。
因为到达已经是深夜,丽平介绍的司机早已等候在机场。经过了漫长的长龙排队入关,我们见到司机已经是凌晨一点。入住后房间里提前开了冷气,很舒服。简单洗漱后就睡觉了。
醒来后太阳已经升起。莎莎起得早,捕捉到了日出的光芒。
在绿意满满的酒店,缓缓步行,1分钟就走到了海边。迦陵频伽说她喜欢大海,喜欢逐水而居。来到巴厘岛她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亲近海是打开心轮的第一步。当你在沙滩边坐定,静静的感受大海的脉搏,呼吸跟随潮涨潮落,大海的辽阔、悠远、深邃会让你的心完全敞开,拥抱接下来的新鲜与未知。
酒店到处是各种神像、佛像,时刻浸润着我们的眼睛。
循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声,来到了酒店的早餐咖啡厅。第一次见这种乐器。是用竹筒做的,十分悦耳、空灵。
退了房后,我们前往情人崖。乌鲁瓦图(Uluwatu)悬崖又被称为“情人崖(Nyang-Nyang Beach)”,位于巴厘岛最南端。悬崖锯齿般地伸入大海,远处的印度洋海水深蓝辽阔,波涛汹湧地拍击着悬崖峭壁,海天一色,这油画般的美景,真叫人感叹不己!站在数十公尺的悬崖顶端远望印度洋,一望无际、海天一色;近观情人崖,鬼斧神工、磅礴气势。
不过此处本是当地野生猴群的居住地,许多猴子在悬崖处的树枝或餐厅旁的空地上观望,游客到这里可要小心随身物品,尤其是帽子、眼镜或是相机之类的小东西,一不小心就会被迅雷不及掩耳的抢走。
接下来,我们驱车前往下一站:海神庙附近的酒店。住的离海神庙近一些,想看到涨潮时被海水包围的庙宇。
海神庙是巴厘岛最重要的海边庙宇之一,传说16世纪一位印度教高僧爱上了这块神明的圣地,由村民完成其心愿而建成。该庙坐落在海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浮现于印度洋汹涌波涛之中,象征着宗教在巴厘岛屹立不倒的坐标,每逢潮涨之时,岩石被海水包围,整座寺庙与陆地隔绝,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仿佛一座孤岛漂浮在海中央,若隐若现,只在落潮时才与海水相连。
接下来的旅程我们领教了巴厘岛的堵车。一辆辆摩托车从身边经过,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他们各自的形象,也是一个景观。
堵车的时候,心情也不躁,看看沿途的神像,以及家家户户精致美丽的门、庭院以及神台。我们一起感慨,巴厘岛的每一户人家似乎都懂美学,营造的氛围都让人眼睛挪不开。艺术和美是分不开的,音乐与审美也是相通的。就像迦陵频伽没来巴厘岛之前把自己的家装扮成巴厘岛风情,就像冯总监为我们拍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美的捕捉与构图。
巴厘岛人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敬畏天地,敬畏海洋,敬畏水源,敬畏一花一草,敬畏,所以才会乐天知命,才会谦和平静,才会保留原始的、和大自然和谐的天堂一般的居住环境:岛上的所有建筑不超过椰子树的高度。
距离海神庙几公里的一个酒店,我们在入住的瞬间看到这般瑰丽的景色,瞬间被震撼。近处的大海连接远处的天空,静静的被夕阳余晖笼罩。我们站在海平面一样的高度,恍然在天上。那一刻内心被神圣的力量充满,敬畏和幸福感同时升起。那是大自然的爱给我们的启示。
早晨,清清爽爽的醒来,很想在绝美的海景中拉伸身体,于是打开了随身带的瑜伽垫。远处已经有人在散步、冲浪,昨天平心静气的大海,此刻却波浪翻卷,是冲浪的好地方。半个小时向内的旅程,我被巴厘岛的爱环绕。
迦陵频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很想停留几天在附近走走。但是我们下一站的酒店已经订好,所以只能留一些遗憾,下次再来拜访。
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巴厘岛的包容性,各个宗教的人们互相包容、友好,虽然我们用镜头对着她,她却我们一个温暖的笑。
巴厘岛特色的“善恶门”,在原著民的宗教意识里认为,恶魔的体型很壮硕,为了避免恶魔的侵扰,他们就把门做得窄窄的,让恶魔无法进入。巴厘岛人相信岛上处处有灵魂,并相信善恶鬼神之间势均力敌,不分胜负,因此,他们对善恶持同等重视的态度,巴厘岛的善恶之门,体现的正是巴厘人的这种处世哲学。
这样的善恶门,一般在寺庙常见,目的是让人进庙之前反省一下:究竟要走善路还是恶路。门的设计,其实是岛上先民敬畏心和感恩心的体现,这种敬畏心还大量体现在宗教活动上。
皇宫是乌布的地标,坐落在素有巴厘岛艺术重镇的乌布市里,建筑是标准的古代东南亚建筑,以橙色为主,与巴厘岛的绿色植物十分和谐的融到了一起。
听说乌布皇宫里晚上有传统歌舞表演。于是我们买了票,坐在了最简陋的皇宫里欣赏流传千年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