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八岁儿子,两个人七天六晚的旅程(三)

三、想要一个“不带脑子”的出行体验


关于旅行这件事,没去的时候充满期待,一旦去了,多多少少又有些后悔的成分,比如我,出发第二天就后悔了,主要有点后悔跟团,早出晚归不说,背上足足焊了一个10公斤的背包,每天背着巨无霸背包在太阳底下暴走,换谁都受不了。


在云南的几天,每天出门背包里装满各种行装,雨伞(2个)、创可贴、保温杯(2个)、防风服、墨镜(2个)、充电线(2个)防蚊药……哥哥说我是他的“移动管家”,这哪里是去玩,分明是去拉练,当真是要命啊。


更气人的是,伞装在包里的时候不下雨,最后一天,刚把伞从包里拿出来放在酒店,出门就遇上倾盆大雨。果然出门在外要做足了准备工作,不然连天气都是对人的考验。


丽江车站


冒雨观看《印象丽江》


玉龙雪山



白族大户人家的院子里


洱海旁;小哥很会摆Pose





滇池的风大到能把人吹跑了


跟团几天下来,每日起早贪黑,每天像是行军打仗,而且打一仗换个地方,基本上属于今天不知道明天住哪里,在哪用餐,每天早上都在不同的酒店醒来,十足的“生活在别处”。


我和哥哥报的团共14个家庭,大小33个人,每天一行人乘坐大巴车浩浩荡荡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景点与景点之间又偏偏特别远。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这种长途跋涉的旅行,尤其到了中年,更倾向选择缓慢的行程安排,可以在心仪的地方多一点逗留,所以我一直是自由行的热衷者。


这次出行之所以选择报团完全因为偷懒,不想自己做攻略,索性报个团,全部丢给旅行社去搞定,想要一个“不带脑子”的出行体验。


所以问题来了,享受了跟团的便利就要付出自由的代价,忍受必不可少的约束。跟团的好处是出门在外衣食住行有人安排,不用操心,弊端是想去的地方没得去,不想去的地方有时又不得不待上大半天,且往往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中度过。


在丽江


白族扎染





大理古城



好在人的潜能总是巨大的,很快我和哥哥就被迫习惯了这种行军打仗般的旅行节奏,每天夜里,结束一天行程的两个人如大赦般回到住处,草草洗漱完毕,把烂泥般瘫软的身体往床上一丢,两个人挤在一张1.2米的小床上,竟然也能很快入梦——是真的累啊!







想起导游小姐姐在见到我们的第一天,用她天籁般的声音无比真诚地对全员打预防针:“记住你们此行的目的,不是来享福的,是来吃苦的!”


为导游小姐姐的坦率哭笑不得。好吧,记住此行是来吃苦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