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到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谪到黄州时,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便临时住在临皋亭。
临皋亭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途径此处可以暂时再此小住。一个驿亭,大概不会豪华到哪里去,苏东坡却非常知足。他在札记里写到:“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别人眼中普通的风景,在他眼中也是美好的。
在写给范镇儿子的信里,诙谐的写到:“临皋亭下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长主,闲者便是主人。”
在黄州,苏轼真是彻底放松了下来,成了我们心中的苏东坡。夜游赤壁时,在《赤壁赋》中写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又有什么意义?而恰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这些无价的宝贝,供人享受,却分文不取,分文不费。
我们年轻时候,想闯荡世界,想出名,恨不得想让全世界人民都认识自己,想衣锦还乡。在城市里打拼忙碌,忽略了身边最美好的清风明月。
什么名声、财富都是在向外求,求财富给予自己安全感,求别人赋予自己人生的价值。而苏东坡现在是真正向内求取内心的安定。
《道德经》中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去掉无休止的欲望,过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丰衣足食即可,让自己的心始终保持清净满足。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们不是圣人,时时被欲望打破内心的宁静,所以需要经常拿起圣贤的书来读一读,提醒自己“致虚极,守静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