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妈妈?真的太难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闺蜜看我昨天发的文,跟我感叹:你怎么那么有耐心,可以做到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孩子?而她跟女儿的交流通常都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吵完之后又后悔不迭,懊恼万分,自责不已。

        我深有同感,因为我也有这样的时候。比如,昨天跟小祝同学上演的冲冠一怒为作业戏码。

        情绪爆发的一瞬,平日潜心修炼的各种亲子秘籍都被抛诸脑后。

        忘记平等的沟通,忘记一起制定计划,忘记给予充分的时间训练,忘记赋权信任,忘记非语言信号,忘记一起练习解决问题,忘记近距离倾听,忘记无言的行动,忘记启发式提问,忘记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狠狠批评了她一顿。

        扬言明天一定要看到全部正确的作业。

        撂狠话,威胁,惩罚。

        唯一没有忘记的是——及时刹车!

        发脾气到信马由缰,脑子里始终有一根保持清醒的缰绳。然后,及时悬崖勒马。

        怎么悬崖勒马?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到肾上腺素一路飙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脸开始发烫,脑袋开始充血;

        深呼吸:诀窍是短吸长呼,尽量把呼气时间延长,帮助自己把心率降下来;

        认真仔细地看她:标准是要能看清楚她脸上的小汗毛,因为当我看到这些细节的时候,往往已经被她的小眼神儿和肉脸蛋儿融化。

        冷静冷静再冷静,脸上线条不再僵硬,眼神不再犀利,声音不再尖锐,理智重回大脑。

        一波风暴宣告过去。

        尽管我有扎实的亲子养育理论,丰富的亲子养育技巧,但还是没法做到一个零吼叫妈妈。

        我们都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面对错误的态度。


恢复错误的三个R

承认recognize

        更准确讲应该是识别,识别出自己应该承担的错误和责任。

        面对小祝同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作业,我失控了,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导致了跟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我在情绪失控时的全部手段,从我的角度出发是想要用严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让她能够真正逐步转变做作业心浮气躁的坏习惯。不过,我所有的好心都不能抹杀这样做是对她的不尊重和带给她的伤害;我情绪失控的诱因是她的作业态度,可是别忘了,情绪是我自己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我的责任,而不是她的。

        所以,这是我的错。

和好reconciliation

        在以前,我对小祝的道歉,往往会掉入一个陷阱。我试图在道歉中为自己辩解,是因为你怎么样,所以我才怎么样。

        拜托,这样的道歉诚意在哪里?试想,一个成年人这样跟你道歉,有没有想翻白眼或者直接呼他两巴掌的冲动?

        真正从心底里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有责任感、有担当地,而不是指责性地承认错误。

        道歉很简单,就几个字:对不起,我错了。

解决resolve

        对于我犯的错误,小祝同学总是那么宽宏大量。我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和好暗号,此暗号一出,万事皆休,瞬间和好。然后我们再一起商量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其中包括如何控制我的臭脾气,如何改善小祝的作业态度。还可以更天马行空,一并解决下其他的问题。


        我们的法子不是每一次都有效,偶尔还是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上演一出类似的戏码。只是演出频率慢慢在变长,演出时长慢慢在变短。

        我不是完美妈妈,好在我起码是真实的。

        不用害怕不完美,因为我永远达不到完美。

        带着对彼此的爱与宽容,一起慢慢磨合出属于我们特有的,基于平等和尊重的相处方式。

        所以,放轻松。听爸爸的话,一起陪着小祝同学不慌不忙地长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398评论 2 22
  • 鹿屿拾六阅读 1,631评论 0 1
  • 上海第一次英语高考引来了不少同学的不满,原因是这次高考题目并非原创,而是从题库中摘取的,好几个学校的考生做过相同的...
    不休不休阅读 1,950评论 0 0
  • 今年春节丈夫家的三个姐姐都聚在我家过大年。一共17个人,好不热闹!其中有两个四周岁的宝宝,听说非常调皮。老公早早地...
    离群索居的野兽阅读 5,494评论 0 2
  • 前几天,恰好与同事讨论过孩子的教育。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家向着北京城市的中心,又迁移了一些。用她的原话来讲,“六...
    小冲冲快长大阅读 3,6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