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

图片源于网络

焦虑是一种负情绪,会让人感到痛苦。如果没法与它和平相处,相反与之对抗会让我们产生内耗,进而影响工作,生活和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我们为何会焦虑呢?

第一,源于我们的恐惧,对未知深深的恐惧。

我们都期待确定性,期待一切如我所愿。但是现实世界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我们能控制的很少。

由于我们的经历,和对未知的恐惧,我们形成如下两个认知偏误,这两个认知偏误让我们产生焦虑的根源。

1.高估潜在的风险。

2.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去应对未知情形。

进而陷入焦虑怪圈:世界很危险>回避新的情形/凡事都要做好计划>意外出现时,无法解决>我确实没有能力面对意外。

第二,对焦虑的错误认知。

焦虑属于一种负情绪,负情绪会让我产生痛苦的感觉。

我们本能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因此,当我们因为焦虑而感到痛苦时,我们就想去消除痛苦。怎样才能消除因焦虑而感到痛苦呢?那就是行动。因为焦虑对应的结果,而产生结果需要行动。因此我们会立刻行动,这样就不会感觉到痛苦了,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行动的功能就像具止痛药的功能一样,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从源头来解决我们的焦虑。相反,还会让我陷入更大的焦虑。比如,为了缓解焦虑而酗酒,吸毒,通过其他的刺激让自己感到快乐,进而麻痹自己。又比如,毫无思考地靠直觉行动,根本没有正确解读焦虑带来的信号的本质,因此,会浪费时间和很多资源。

第三,没有受过正确的情绪教养

焦虑是一种情绪,我们要先能够觉知它,才有可能接纳它。不然我们很焦虑却不自知,何谈接纳呢?不接纳情绪,自然就会陷在情绪的漩涡中,本能去发泄,伤人伤己。然而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更多是让我们压抑自己的负情绪。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它们是不好的,不应该有。所以我们很痛恨负情绪,因为它们让我们感到痛苦,让我们变得面目狰狞。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文化都没有教给我们去正确认知我们的负情绪,更别提接纳和积极表达了。

但是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有机会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去补上这重要的一课。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焦虑情绪呢?

1.更新对焦虑的认知。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情绪,也都会因行动达到预期的结果,进而产生多巴胺,感到满足,而暂时缓解焦虑情绪。但是随后我们又会有新的焦虑,它会定期来拜访我们。就如其他负情绪一样,我们无法消除它们。进化过程中留下了这样的机制是为了让我更好地生存,即使它让我感到痛苦。

因此我们要想避免痛苦,就要去接纳焦虑,与焦虑和平共处,分析焦虑信号让我去做什么,进而产生行动,朝自己预期的结果努力,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感到充实,体验心流,更新认知。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应该欢迎焦虑,因为它的到来就是我们需要成长的时刻。瑞•达利欧在《原则》中写到“痛苦让我们清醒,帮助我们进步。”

然而过度焦虑却会让我们陷入在想象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无法行动,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2.行动.

焦虑的解药是结果,要得到结果需要行动。

首先,思考自己的目标。然后去拆分,按照小步子原理,去行动。行动会塑造认知,认知的提升会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客观。而如果只是思考不行动,我们对事物理解会越来越主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破除考试思维

人生不是考试,不是把内容全部学完,复习好才能笑傲考场。

而是遇到问题,见招拆招,遇水搭桥,逢山开路,需要什么就去学习什么,实践中自然也会有反馈,所以边做边学,比较适合人生的过程。

因此觉知到自己焦虑情绪时,先接纳它,欢迎它,因为它在告诉你"你又要有的进步和成长了"。然后思考自己目标,行动起来。

4.要培养敏锐的觉知

我们都知道,能做接纳负情绪的前提是要有敏锐的觉知,觉知不是很敏锐,怎么办?

1.练习正念冥想。科学证明长期的正念冥想习惯会让我们觉知更加敏锐,我和小伙伴们半年的练习都感受到了觉知到敏感有所提升。

2.好好睡觉。好的睡眠会让我们的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进而让我们的觉知更加敏锐,心情也更加愉悦。

3.坚持反思.日常生活中对发生的事坚持反思,回顾当时的场景,思考自己当时为何如此?底层的信念是什么?有没有其他角度呢?

所以,让我们带着敏锐的觉知去感受我们的焦虑,去接纳它,解读它带给我们的成长信号,行动起来,去认知本自具足自己和复杂美妙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