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6月3日在“知乎”上敲下第一篇文字,再从3月12日开始在“简书”上“日更”整理,终于完成了100篇的文章,字数悄然累积至132919字。算下来,年均也不过是三十余篇,数量寥寥。然而,这个数字我能坚持,已是欣慰。
动笔之初,想法朴素,也就是练练笔头,为日子增添一些向上的力量,也为孩子们做个榜样。完全是随性而起,凭兴所至。于是,断断续续,或一周三两篇,或一月两三篇,文字随心绪,心绪成文字,一晃三年有余了。
步入中年,总有一种想讲道理的冲动,回望旧文,道理讲了不少,故事也写了一些,写杂文嘛,也无非如此了。
网络写作,如同推开一扇窗,得以窥见思想光谱的纷繁异彩。高山流水的知音,醍醐灌顶的点拨,有的点赞收藏,有的留言赞赏,有的共鸣落泪……刷新认知肤浅的同时,也交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收获满满,受益良多。然而这些,并非写作最本真的乐趣。
我曾以为,乐趣在于表达思想、被人了解、有所抒发。细究起来,这更像是欲望的满足。如同世间寻常欢愉,欲望一旦满足,快乐便如晨间薄露,转瞬即逝,了无痕迹。
写作最深的喜悦,根植于创造本身。写一篇文章,是在进行一次无中生有的创造。创造的过程与完成,本身即孕育着纯粹的快乐。这快乐,犹如孕育生命、期盼其茁壮的喜悦。
这个时代,写作之门向所有人敞开。纵使初时读者寥寥,只要坚韧地写下去,终会遇见识珠的眼睛。真正的藩篱,从来不是“会不会”,而是“愿不愿”、“能不能”恒久地坚持。这份领悟,何尝不是写作馈赠的独特意趣?
心头此刻浮起一个故事。夕阳熔金,洒在荒寂的海滩。一位老人漫步,远远望见一个小男孩的身影。走近了,看清男孩正俯身,将被潮水遗弃的海星,一只只,用力抛回大海的怀抱。
“你好,在做什么呢?”老人问。
“把它们丢回去。潮退了,留在这儿会死。”
老人望着绵延无尽的海岸线,沙滩上星点密布的海星:“孩子,这么多,你救不完的。这改变不了什么。”
男孩未停,弯腰拾起又一只,奋力掷向翻涌的浪花,声音清亮:“看!对它而言,一切已然不同!”
有时,我们付出的那看似微不足道的百分之一,对于某个具体的“他”或“她”,便是命运的全部。而我们,却惯于精密计算这百分之一的“效率”与“意义”,掂量着是否值得。
写一篇文章,哪怕只为一个读者,哪怕只给一人带去一丝微光,因此受益,这意义本身,便已如星辰般璀璨,便已完满。
100既是一个数字,也是一个开始,我手中的笔,指下敲击的文字,但愿也能如那男孩般,成为抛回海星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