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我发现自己之前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坑却还不自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真的很可怕,很幸运这一天的晚上我上了一堂课彻底被颠覆了,进而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之前的思维观念是那么的low,何其惊喜于因为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可逆的知识,我从踩“坑”的世界爬出来了。
你可能会好奇我究竟踩了一个什么坑?
其实听完北大博士后核聚老师的课,我脑子里立马呈现的是高三“死读书”的故事画面。
高三,大家都很紧张的学习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我上课迷迷糊糊,晚上死磕一个物理题两节晚自习过去了,却没解出来,想到还有其他科目的题目没有刷,回到宿舍继续搞,一直搞到凌晨两三点睡觉,期间要是犯困了,就用冷水洗脸。
我苦恼,为何自己付出时间与努力,成绩依然不起色,一直处于中后等甚至后等生。为何一个知识我就是吃不透,初中有老师抓我们背书,背古诗词背长篇英语课文等,来到高中后,听到很多人说,以理解为主,不用死记硬背什么的,于是到了高中终于不用那么苦逼的背书了,也没人“逼着”背书了,理解就好嘛,内心还暗暗的窃喜。(现在真想给那个时候的自己买一块豆腐拍脸上得了,捂脸)
有一次考试受打击,成绩非常的难看,生物100分的试卷,好像是考了9分。于是一个人跑到操场,那天晚上站在一颗大树下吹着寒风,我对自己说“高中三年,你到底学了什么,这个分数你情何以堪,你对得起自己么?”内心充满了失望但又不甘,幸好因为内心的不甘心没有放弃,打道回府继续苦逼的学习。
有一天我去学校尖子班的一个朋友的宿舍玩,突然听到她的舍友(是一个学霸现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和她讲解一个知识还是题目啥的,说了一句话,大概是,“如果你不理解,那你就先背下来,以后再去理解”,当时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小触动,“背下来?真的需要背吗?”即使有触动,但依然我没有行动,依然固执的认为“理解就好,何必刻意去记忆”。(观念竟然依然如此根深蒂固)
之后的时间依然是脑子里没有清晰必要准确的概念知识,于是我一直稀里糊涂的学,学了忘,忘了学,压根儿认为记忆不重要,理解就好,可是其实我并没有真的理解,只是自以为是的以为理解了,所以很多时候停留在表面,比如一个题目学霸帮我解答了,换个条件遇到类似的题目我又不会做了,因为没有花心思去记忆去研究背后的原理。
现在回想那段苦读的时光,令我感动,也让现在的我心疼那个时候的自己。
感动于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因为现在的认知来看,处于那样一直做且没啥效果的状态是最容易放弃的,那个时候,我也的确好几次处在放弃的边缘,因为内心的不甘心,因为即使成绩差也要努力学习不愧对自己的信念,让我“坚持”了下来。
心疼在于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个“秘密”,或许可以上一个更好的大学,或许自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然而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故事讲完了,或许你已经知道我踩了一个什么坑,那个坑就是“理解就好,无须记忆”,接下来和你分享这个“秘密”是啥?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知道的会遭受惩罚。我已经受到了惩罚,希望通过接下来这个“秘密”的分享,你不会了。
揭晓谜底,这个秘密就是“记忆”。
什么是“记忆”?
先拆解一下这个两个字,“记”是由言字旁加一个自己的“己”组成的,意思就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也可以是先将别人的话比如名人名言,原封不动的复述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放在脑子里。再来看“忆”,它是由竖心旁和甲乙丙丁的“乙”组成,代表第二次,所以“忆”的含义是“用心再用心”
伟大的人有伟大的记忆力。沃伦•巴菲特说:记忆力好,不一定会让你成功,但记忆力不好,一定会让你糊涂,一定让你失败,而且失败的很难看!
“我比《证券分析》的作者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里的任何一段内容。当时,这本书差不多有七八百页,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都吸收了”。巴菲特说,“每天阅读500页。然后你会发现知识是如何起作用的。”
这些大神,读书都这么的神速,再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强大记忆力。
1.罗马凯撒大帝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名字;
2.亚里斯多德几乎能把所有看过的书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3.拿破仑能记住设置在法国海岸的大炮种类和位置,如果部下报告错误,他能及时纠错,他在制定法定的会议上能随口印证19岁时候在禁闭室看过的罗马法典;
4.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背诵麦考利的200行史诗;
5.辜鸿鸣(9国语言):德语背诵歌德的《浮士德》、英语背诵弥尔顿的《失乐园》…
6.阿西莫夫(最高产的科学科幻作家):背诵《伊利亚特》;
7.埃隆•马斯克,小学阶段几乎读完了图书馆的书。因为没有可以读的书了,三四年级他劝说图书馆员订购了《大英百科全书》,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于是几乎把全书烂熟于心。马斯克可以脱口说出地球和月球的精确数据。他有着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而百科全书把它变成了一个事实工厂。马斯克至今保持每天两本书的阅读量。让马斯克成为世界顶尖企业家的,正是他的超级学习力。
这些大神为何记性这么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吗?非也!
一大堆的数据构成一系列的信息,一系列的信息筛选运用成为知识,知识慢慢变成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你得知道什么最重要,它可以帮你做决策。
一个人思维过程是怎么呈现的呢?一张图帮你揭晓。
最底层的是记忆,然后是理解,理解之后是应用,应用之后是分析,分析之后是评估,最后是创造,所以记忆是最初步,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记忆,一切都没有,所以记忆非常的重要。而我高中的思维过程是理解就好,无须记忆,完全反过来了,难怪自己学习一塌糊涂。
说到记忆力,很多人会想起“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其实应该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刚刚记忆完毕记忆量是100%,20分钟之后记忆量是58.2%,1小时之后44.2%,8—9小时后,记忆量35.8%,1天后,记忆量是33.7%,2天后,记忆量为27.8%,6天后,记忆量变为25.4%,一个月后,记忆量是21.2%,当然这些是大概的估计。
其实之前有老师说过,自己也在书上看过,但从未像现在这样真正打心底重视过,更别说去应用它了。
那我们咋办?
很简单,及时复习,克服遗忘曲线。
一个东西,你完全可能学1000次都学不会,如果不及时有规律的复习。但只要把握复习规律和节奏,你复习10次以内,就可以记住任何你学会的东西因为,你的知识已经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你的大脑已经产生了生理学变化。这些都是有科学原理,都是非常客观的。
核聚老师说:
学习的本质是你的大脑形成了新的神经回路,并且让它巩固。而这背后的本质,是神经元的生长,并且建立稳固链接,掌握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你的神经系统形成了解剖学上的变化。这只有通过复习造成的重复刺激才能做到。
举一个开车的例子。
如今有很多人开车。从刚开始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在这过程中,所有人都一样,能够体会到大脑的神奇力量——到最后,大脑已经把那方向盘,那刹车和那油门“内化”成了自己的“器官之一”——当你需要左转的时候,你完全是靠“条件反射”做完一切的,瞟一眼反光镜,脚踩刹车减速,方向盘以合适的速度左转合适的程度,转弯完成后略微松开方向盘让它自己“回轮”,在车头方向已经摆在的时候你又下意识地握紧方向盘,右脚从刹车早已恰当地松开,踩到油门上,逐渐加速……那方向盘就好像长在你的手上,那刹车、油门就好像长在你的脚上,完全是一体的。
其实在练习开车的时候,你需要记住啥时候踩油门,啥时候减速看反光镜等一系列流程,一直熟悉到自己的大脑狠狠的记住了它,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就在建立相应的神经元,且将他们联接且固化,一直到无法消失。
学习,绝不是处理抽象的知识或者形象的图画。学习不像长肌肉,学习就是长肌肉。必经途径就是重复,无论什么方式。如果不及时把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那么你将浪费数倍于你初学一个知识的时间。
艾宾浩斯说:
无论一个人何等通透的掌握了希腊字母,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练习,他将永远无法在必要的时候重复出来。
记忆的四个层次: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
第一个阶段是最容易遗忘的,大概是几秒,短时记忆是几十秒到1小时,长时记忆比如考试,但是考试后不重复,那么也就忘了,很多学生感慨当初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最后都还回去了就是这个道理,而永久记忆就是终生不忘了。
从瞬时记忆一直到永久记忆这四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重复,不断的重复,一个一个阶段的进阶下去,最终达到永久记忆,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是重复的枯燥乏味和不断遗忘的痛苦,而穿越痛苦过后迎接你的将是永远记住它的快感。
注意,当两段记忆发生的间隔大于一天,后一段记忆的存储就不再得益于前一段记忆所出发的神经元兴奋性的增强,因此将被存储在完全不同的神经元群体中。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记住什么,请在一天之内完成。形成瞬时记忆不断重复慢慢进阶变成永久记忆。否则你可能会变成那壶永远烧不开的水。不断拔掉电源=无穷时间和能源烧不开一壶水。
锻炼万分之一记忆力的方法很简单:无所不用其极,随时随地复习,感到模糊了立即复习!
重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变着法儿来增加记忆过程中的乐趣,比如读书可以读二三十遍,如果非常的重要,边读边做笔记,用故事呈现,写作来输出,和朋友分享,教会他人。
其实我这篇文章也是昨天听了核聚老师的课,然后用写作的方式做笔记加深大脑的记忆,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感悟,我以为1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实际情况是写完它将近3个小时了,但是远比之前只是听一遍课简单做笔记收获更多。因为我的大脑在整合这些知识。
为什么说这个方法可以炼就万分之一的记忆力,因为知道后真正去做的人很少,知道去做且持续去做的人更少,所以最重要的是“行动”,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以上输出的是我的个人理解和笔记,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如果你也想听核聚老师的课,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听真正的大师讲课,收获会更多,我是被颠覆认知了,因为亲测有效,所以真诚和你分享。